進入本屆斯特恩小提琴大賽的6位選手都是女性,聯合評委會主席大衛·斯特恩表示,這證明了女性在當今樂壇的地位和重要性。決賽階段,六位選手分別與由指揮家邁克爾·斯特恩(MichaelStern)執棒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繹了由中國作曲家陳其鋼委約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大賽組織方表示,這次的評委也都是世界A級的,這說明上海的小提琴賽事能夠吸引頂級教育家、演奏家和頂級公司的經紀人,說明我們國家有能力有平臺來做這樣大的國際文化項目。
歷經近四周的激烈比拼,2018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于9月1日晚圓滿閉幕。最終,美籍華人選手周穎(NancyZhou)摘得桂冠,獲得了最高大獎獎金十萬美元,這也堪稱全球音樂賽事中最高獎金。來自捷克的奧爾加·什勞布科娃(OlgaSroubkova)以其動人地演繹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榮膺“最佳中國作品演繹獎——太平洋之星”,并獲得大賽第二名。戴安娜·季申科、陳家怡、丁章媛和唐韻分獲三至六名。
頒獎禮上,大賽特設的艾薩克·斯特恩獎——人文精神獎分別授予了來自云南山村的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以及來自伊朗的卡曼賈琴演奏家、作曲家凱漢·卡勒。全場評委和觀眾都對兩組獲獎者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2018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圓滿閉幕。
美籍華人周穎奪冠,捷克選手獲最佳中國作品演繹獎
獲得本次大賽一等獎的周穎在比賽期間就被廣泛看好。作為2017年尹伊桑小提琴大賽二等獎獲得者、2012年伊麗莎白女王大賽和2015年西貝柳斯小提琴大賽優勝者,周穎此前以及與國際一流樂團進行了廣泛合作,包括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圣安東尼奧交響樂團等。
作為獨奏家,周穎自2008年起接受安妮·索菲·穆特基金會的贊助。除了私人資助,安妮·索菲·穆特也邀請她合作了一系列世界巡演。
站在當晚的領獎臺上,一襲紅衣的周穎顯得十分東方,但她卻更習慣用英語接受采訪并表達自己。1993年出生于美國德州的周穎畢業于哈佛大學,在父親與老師的音樂指導下,她9歲就舉行了首演,并曾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跟隨米麗婭姆·弗里德學習。
雖然此前已經有過多次獲獎經歷,但對于這一次獲獎,周穎笑說感受很特別:“這里是我的祖國。雖然我從小生長在美國,父母也一度覺得我似乎有點遠離了中國和這里的文化,但是事實上并沒有,我覺得我依然能在中國的音樂里感受到很多讓我心動的東西?!?/p>
周穎說,從第一屆斯特恩小提琴賽開始,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參加了比賽,且水平都很高,這也促使她這次來參與比賽。而陳其鋼作曲的《悲喜同源》,更是讓她有動力來參與比賽的重要原因。“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里面有很多讓我感動的部分,而且能有上海交響樂團伴奏一起完成這部作品,能夠在這個舞臺上表達我對音樂的理解,我覺得十分開心。”
對于獲獎之后的未來打算,周穎說,計劃把這筆獎金用于自己未來的音樂投資,繼續學習,在音樂上尋找新的突破。
而生于1993年的奧爾加·什勞布科娃同樣在領獎時笑顏綻放,早在2013年,她就曾獲得了比利時那慕爾的BRAVO國際比賽一等獎。2017年,奧爾加贏得布拉格之春國際小提琴比賽的一等獎,并獲得了馬蒂奴作品最佳演繹獎和當代作品最佳演繹獎。
奧爾加近些年參與了許多國際大賽并頻頻獲獎,但她表示,上海的斯特恩小提琴大賽在賽制上有非常特別之處,尤其是要演繹原創的中國作品,非常富有挑戰。而她在決賽當晚,用“背譜”的方式演繹了整首《悲喜同源》,給所有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奧爾加說,自己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雖然并不知道作曲家的這首作品源自中國的古曲《陽光三疊》,但她能從中感受到其中的中國文化和元素。
周穎在比賽現場
為參賽選手搭建國際一流平臺,助力職業生涯成長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進入小提琴大賽的6位選手清一色都是女性。對此,聯合評委會主席大衛·斯特恩表示,評委們并沒有刻意用性別標準來評判,但最后6名女性選手勝出,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也證明了女性在當今樂壇的地位和重要性。
連續擔任了兩屆評委的斯特恩見證了比賽的成長和選手的進步,在他看來,今年大賽最大的變化是,“中國選手的水平就開始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闡述作品的水平越來越強,他們已經不光是一味模仿,二十年來越來越有自己的表達。音樂的演奏是一種個性的表現,我很高興從他們的演奏中聽到了他們自己的味道。這在中國新一代小提琴演奏者中越來越明顯了?!?/p>
對于一個對標國際一流的小提琴賽事而言,能夠發現并助推年輕音樂家的成長,是重要的目標。上海交響樂團團長、比賽組委會執行主席周平就表示:“希望參賽和獲獎的選手們最終能夠立足上海,走向世界?!睘榇?,大賽今年邀請了世界上很多重要的樂團和經紀公司相關負責人,如古典經紀公司AskonasHolt創始人馬丁·坎貝爾-懷特等、巴黎愛樂音樂廳的節目總監等。
斯特恩也表示,希望為選手今后的職業生涯提供家人一樣的幫助:“我的目標是前三名都能成為上海比賽大家庭的一員,比如去年的冠軍木島真優,我們在美國給她提供了許多演出機會,并和她有密切的合作。”
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表示,自己到上??幢荣惥褪窍M璐藖戆l現好的樂手?!翱匆粋€比賽是否公正,就看獲獎選手在國際上是不是有發展,從去年比賽結果看,這個比賽顯然非常公正。我覺得斯特恩大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拔平臺,幫助我們這些職業交響樂團選拔人才。而且這樣的國際一流大賽的舉辦,對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是很重要的。證明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p>
廣州交響樂團是此次賽事的合作樂團,團長陳擎對比賽更是深有感觸,在他看來,大賽為樂手搭建了一個國際一流的平臺,讓中國青年藝術家們站上一個全新的高度。尤其是小提琴比賽的評委含金量,足以比肩全世界最頂級的藝術賽事。
“這次評委的邀請也都是世界A級的,放眼世界任何比賽,包括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伊麗莎白,評委其實就是這批人,或者是同級別的演奏家,所以上海賽事吸引了這么多頂級的教育家演奏家和頂級公司的經紀人來,充分說明了,我們國家有能力有平臺有吸引力來做這樣大的國際文化項目。”
奧爾加·什勞布科娃比賽現場
傳播中國原創作品,推動上海文化品牌建設
無論選手、評委還是觀眾,無不對本屆賽事指定的中國作品,由作曲家陳其鋼委約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印象深刻。決賽階段,六位選手分別與由指揮家邁克爾·斯特恩(MichaelStern)執棒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用各自的理解演繹這部作品。
事實上,指定中國作品,讓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年輕演奏家們熟悉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之美,是大賽設立之初的一大特點。
陳擎表示,大賽在傳播中國作品方面,有著極為獨到之處,“上一屆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時做了紐約上海雙城的推廣。這次用的是《悲喜同源》這個非常新的作品。在準備過程中,其實就是這個中國原創作品的傳播過程。我昨天聽了四個選手演奏了四遍這首曲子,感覺是四個不一樣的作品,特別有意思。尤其是烏克蘭選手的演繹,非常有中國韻味?!?/p>
對于這部原創作品,大衛·斯特恩也表示了極大的贊賞,他說:“從任何評價標準上來講,這都是一首一流作品,不僅僅是中國作品更是世界的作品。它對獨奏者和樂隊來說都富有挑戰性,并在獨奏和樂隊之間構成了一來一往的關系。它層次清晰,但同時又很有挑戰性。它講述了一個很美的故事,感人至深、漂亮、令人傷心欲絕、令人愉悅,同時也充滿活力。我每次聽到它都很享受,我也相信它在未來幾年會成為保留曲目?!?/p>
而獲得“最佳中國作品演繹獎——太平洋之星”的奧爾加也表示,非常希望今后有機會再能演奏這部作品,只是遺憾的是不一定有上海交響樂團這樣伴奏的機會。
“自從1979年以來,中國的變化是超出所有人想象的。40年后的今天,中國作曲家所創作的許多戲劇和交響樂在世界范圍內被演奏,和西方之間的這堵文化之墻許多年前就已經被推倒了。我不得不說,在中國上海所發生的許多事情,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出現。上海乃至中國正在極速發展,我覺得非常幸運能夠成為發展的見證者?!贝笮l·斯特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