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隔不足半個月,前腳法國戰爭片《天上再見》還在國內上映中,后腳去年法國年度票房第三位(約3.15億人民幣)的喜劇片《歡迎來北方2》也將要公映。
《歡迎來北方2》
盡管“歡迎來北方”系列的第一部在法國公映的時間已是遙遠的2008年,且前作從未在國內與觀眾見過面。
但細想來,片方對續作在國內上映的信心大概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故事層面(漂泊、親情與鄉音)的共情效應是全球性的;另一方面,影片的導演、編劇兼主演丹尼·伯恩可謂是中國觀眾十年來在大銀幕上最熟悉的法國影人,沒有之一。
2013年,《私奔B計劃》是伯恩第一次以演員身份登錄國內院線,緊接著2014年、2017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火山對對碰》、《瘋狂特警隊》上映,如今《歡迎來北方2》是他獨立自編自導自演的第六部作品。
丹尼·伯恩
伯恩成了法國喜劇電影對外傳播的一張生動“名片”。
早在2014年,伯恩來中國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曾與葛優同臺。當時他被媒體冠上了“法國葛優”的稱號。
只不過,這個便于大眾記憶的說法無意中曲解了伯恩在法國影壇的位置。畢竟,演員這個單項并不足以描摹這位喜劇界的全能選手。
復刻“莫里哀”基因的喜劇人
對于僅奶酪就有300種類別的法國而言,想要法國人愛上同一款喜劇,怕是有點難。
作為法國身價最高的男性影人,恰好又是一位喜劇作者,丹尼·伯恩自然知曉這個道理。
他本人推崇電影的多元化,也深知法國本土的喜劇創作潮流一直是五花八門的。
法國經典喜劇《虎口脫險》
因為不同于好萊塢對類型標準的恪守和制片人掌握最終的生殺大權,法國電影界不僅用“文化例外”政策對本土電影做著極好的保護措施,而且法國電影創作者們對劇本有著最終決定權,這決定了喜劇樣式的豐富性。
喜劇創作豐富的源頭是因為法國觀眾太愛喜劇了!
就法國本土電影觀影人次前十的作品,不是什么商業特效大片,也不是什么藝術大師佳作,無一例外全是花樣百出的法式喜劇片。
《歡迎來北方》
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令伯恩聲名遠播的《歡迎來北方》。該片2049萬的觀影人次(2008年法國人口6400多萬)意味著每三個法國人中便有一個看過。
誠然有那么多喜劇樣式,毫無疑問的是,伯恩是近十幾年來法國最有影響力的喜劇電影人之一。
而就像其他法國人一樣,伯恩的喜劇基因或許也是深入骨髓的。
生活在那個被普遍認為發明了“愚人節”、誕生了擅長創作滑稽諷刺喜劇的劇作家莫里哀的國度,伯恩的創作也延續了相似的基因。
2006年,已經在電影圈出演過一些角色的伯恩,自編自導自演了首部喜劇電影《鄉間別墅的幸福生活》。
他創作的主人公是個類似莫里哀筆下經典的“慳吝人”,一個可憐且衰到爆的小氣鬼;十年后,他在《小氣鬼》里延續了這個形象,成了一毛不敗的小提琴家。
《小氣鬼》
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伯恩的作品里充斥著對法國現實的映射和對法國人的自我嘲諷。
《歡迎來北方》中,法國南方人對北方人狂開“地圖炮”,郵政業被黑得體無完膚;而歷史糾葛太多、互相看不順眼的法國與比利時之間的關系,被伯恩在《無物申報》里借由歐盟成立兩國海關不得不一起執法的故事,戲謔了一番。
《無物申報》
還有新作《歡迎來北方2》里,離開北方家鄉多年,成功“南漂”巴黎的設計師瓦倫汀,在認同自己的上流身份時自然也順道忘了本。
他十多年來與家人斷絕聯系,為自己打造了孤兒逆襲的成功勵志形象。
直到有一天,母親和哥嫂一家突然到訪,瓦倫汀苦心經營的上流姿態變得危機四伏。而后一場意外,讓他重回滿嘴口音的“北方佬”。
瓦倫汀變得像17歲時那般幼稚,和哥哥斗氣,向嫂子示愛。
雖然看似一切亂了套,但其實這才是瓦倫汀回歸初心與正道的開始……
不得不說,伯恩這次“黑”了億萬懷揣成功夢想的漂泊者,也狠狠地“黑”了他自己。因為,他就是從北方小城來的人。
來自北方的嘴炮男子
最好的喜劇素材來源自哪里?自然是生活。
伯恩對地域差異、身份不同的感知,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伯恩出生在法國北方的諾爾省(屬于加萊海峽大區),與比利時相鄰。
遠離法國南部的蔚藍海岸,也與巴黎有一段距離,加之這里的法國人操著一口獨特腔調的鄉音(據說伯恩12歲之前都是一口濃重的北方音,根本用不好法語),給其他地域的法國人一種北方嚴寒陰冷、北方人粗鄙的刻板印象。
曾在比利時學習美術的伯恩,有段時間在巴黎街頭扮演小丑,而后接觸了單口喜劇。
大概是不同地方生活的經歷、接觸到的不同人給了他靈感,伯恩的單口喜劇以他自己的北方口音為樂子,自嘲是有著大耳朵的“中度丑男”。
26歲那年,他被電視人賞識,漸漸變得家喻戶曉,而他的成名作叫做《憂郁癥》。
去年,入行25年的伯恩重回劇場,演足了近兩個小時的單口喜劇專場。
他滿場飛,調侃天氣、地圖炮,戲謔長相和運氣,當然也沒放過法國社會里充斥的各種歧視,甚至重畫了法國地圖,諷刺力滿分。
丹尼·伯恩的單口喜劇專場
由此往回看,2008年伯恩推出《歡迎來北方》是他生活烙印的一種表達,也是法國喜劇人天然的諷刺觸角所及。
南方來的郵政局局長,從心如死灰到結尾時與伙伴相對痛哭,并不是差異被消除,而是差異也意味著多元。
在歧視另一端的,往往是包容。
彼時,2008年全球爆發了次貸危機,《歡迎來北方》中親情、友情間的彌合,人與人間的包容為全法國社會帶去了慰藉。
這部影片也改變了伯恩的生活,他變得有名、有錢、有權勢,有絕對的創作自由。
《歡迎來北方2》片場
或許是因為在那幾年體味了何為頂級的生活,反而讓伯恩越發懷念北方小城的淳樸。
早在2011年,《歡迎來北方2》的創作靈感便已形成,雖然直到去年才真正出現在法國大銀幕,但恰好是應和了這個IP十年的經典時刻。
大都市中的異鄉人,是否會變質?伯恩在嬉笑嘲諷中,讓主角失憶后重拾只懂鄉音的17歲記憶,這背后沖撞的是階層、地位和都市人的傲慢。
但有趣的是,伯恩的喜劇里你有你的傲慢,我有我的固執,我們火星撞地球般的交流著,總有解決的辦法。
這個方式是愛,是浪漫。
法式浪漫和法式喜劇的結合,是他的特色,難怪總有人為其電影買單。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