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電影小提琴法國演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電影小提琴法國演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答: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如下:
1、紀念曲
創作者: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
紀念曲顧名思義是紀念某人的。全曲曲調比較鮮明,音色柔麗,哀而不傷卻能引起聽眾的懷念之情。
傳說是音樂家德爾德拉路過舒伯特之墓的時候。靈感迸發,將這首曲子寫在了車票上,回家后潛心研究,補完了全曲。
2、圣母頌
1.《紀念曲》 德國小提琴家德爾德拉(Drolla)
2.《圣母頌》 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Wilhelmj)
3.《云雀》 羅馬尼亞作曲家旦尼庫(Dinicu)
4.《沉思》 法國作曲家馬斯涅(Massenet)
5.《愛之喜悅》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6.《匈牙利狂歡節》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
7.《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 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Mendelssohn)
8.《吉卜賽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Sarasate)
9.《引子與幻想回旋曲》 法國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
10.《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師塔爾蒂尼(Tartini)
原曲名字是《Danse Macabre》,由法國作曲家圣桑(Camille Saint-Sa?ns)于1874年創作。
這首曲子以惡魔的小提琴為主題,描繪了在午夜時分,死神帶領各種生物跳起了一支可怕的舞蹈。
曲調中充滿了緊張、恐怖和神秘的氛圍,通過音樂表達了死亡的無情和不可逃避的命運。
《Danse Macabre》被廣泛用于電影、電視和游戲中,成為了經典的恐怖音樂之一。
法國小提琴家馬扎斯(F.Mazas1782-1849)曾為小提琴寫了很多二重奏及練習曲。作品36號共分三冊:“特殊練習曲”、“華麗練習曲”、“為藝術家而作”。
由于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科學發展,這些練習曲在訓練方面的缺陷也就越發明顯, 主要表現在編訂方面,如弓法、連線、指法、把位的選擇與換把方法、伸指與保留指、力度、重單、記號等都有很多陳舊、不科學之處,學生們通過這些練習曲,雖然能學到各種技巧,但由于上述缺陷,無形中也養成了很多不科學的習慣,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作者盡可能地按科學的演奏方法,符合旋律與樂句的原則,對這套教材作了重新編訂,使其既有訓練價值又有應用價值,幫助學生們在學習各種技巧的同時,學會科學的演奏方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樂譜中有些地方標了上、下兩種指法,這是兩種選擇,在同一樂句中不可混用。
首先要說的是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的斯特拉迪瓦利和爪內里2大家族制作的提琴,被世界公認的最頂級提琴!但制琴技術失傳了!現在的制琴師都按照上述2大家族留傳下來的琴仿制的!其次是中國在制作小提琴起步較晚,但現在許多中國制琴師在國際上獲金獎,如鄭荃,曹樹堃等!第三是各國都制琴的高手,不分哪個國家的琴好,主要是看你能否買到名家制作的小提琴!希望能幫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電影小提琴法國演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電影小提琴法國演員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