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森(化名)在吹奏薩克斯曲《愛的故事》,表達對救治他的醫護人員的感恩之情。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董旭明拍友李文芳攝
“真是太好了!能重新演奏薩克斯,說明他的肺部功能恢復得很好。”11月7日上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4號樓11樓會議室,一位身著演出服的小伙在深情吹奏著薩克斯,一曲《愛的故事》令在場的人動容。臺下的聽眾,是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的醫護人員,聽著小伙的演奏,他們不禁發出贊嘆。小伙名叫賀新森(化名),他身后的投影屏幕上,兩行大字格外醒目——“‘浙’里曾經抗疫‘荊’生從此難忘!”
故事,還要從千里之外的湖北省荊門市說起。
深秋時節,處處都有收獲的喜悅。日前,34歲的賀新森打包好自己鐘愛的薩克斯,從荊門趕往武漢搭乘飛機,開啟一趟令他期盼已久的感恩之旅。
賀新森是荊門市首例使用“人工肺”(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這位薩克斯愛好者的生命狀況一度亮起“紅燈”。賀新森于今年1月底被緊急轉運到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那時的他,心、肺、腎、消化系統多臟器面臨衰竭……在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內蒙古醫療隊與當地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下,賀新森2個月后被治愈出院。
出院時的情景賀新森至今歷歷在目——那天,他向前來送別的醫療隊隊員們鞠上一躬后深情地說道:“待到‘春暖花開’時,我一定到杭州看你們!”
深秋,等不及“春暖花開”,賀新森已經開始醞釀這場感恩之旅。當航班降落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時,他的浙江記憶再次浮現。賀新森曾在杭州工作數年,他的父親至今仍在浙江永康一家公司擔任工程師。今年初,因為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的到來,賀新森一家更與浙江結下不解之緣。
終于,重逢的時刻來臨了。11月5日下午,賀新森抵達杭州后,還沒顧得上休息就直奔浙大邵逸夫醫院,他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醫療隊隊員們摘下面罩、口罩的樣子。再見面時,他見到了一位位老朋友。重癥醫學專家周建倉見到又“胖回來”的小賀,不失幽默地囑咐他保持健康,也要保持身材;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剛一見到賀新森,就給了他一個深情的擁抱,她為小賀進行了全面的肺功能評估,看到他的靜態肺功能評分近乎達到了常人水平(94分)后,兩人感慨萬千;醫療隊隊員張衡則全程陪他復診、悉心照顧自己的這位湖北老鄉……
當記者在浙大邵逸夫醫院見到賀新森時,他正在醫院的安排下,進行詳細的健康檢查。賀新森同樣也是第一次真切地見到了醫療隊隊員、浙大邵逸夫醫院肝病感染科主任醫師呂芳芳的面容。“在病房內,你每天戴著面罩,但是我記得你明亮的眼睛和溫柔的聲音。”賀新森動情地說。救治期間,呂芳芳每天都到賀新森的病床前為他加油、鼓勁。
深度昏迷長達23天,肺部遭受重創,賀新森的整個康復過程十分艱辛。剛出院時,他的體力只能上半層樓梯,只要稍有運動,便呼吸困難、汗流浹背。但他依然排除萬難,每天堅持康復訓練。“我從沒想過放棄,只要想到醫療隊對我的付出,我就充滿力量!”賀新森回憶道,康復期間,他都將自己的點滴進步與醫療隊隊員分享,一段段短視頻、一張張照片,都讓遠在杭州的醫療隊隊員們倍感欣慰。
感恩、感動、感慨……再與醫療隊隊員見面時,賀新森想說的千言萬語化作了一首樂曲——《愛的故事》。在悠揚的旋律中,無論是賀新森還是醫療隊隊員,都思緒萬千。
“醫療隊為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賀新森對記者說,杭州這座城市,有他奮斗過的足跡,更有他最牽掛的人,此生怎不叫他憶江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