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綻盛世,業界聚無錫。10月25至27日,第十四屆中國(無錫)菊花展覽會在江蘇省無錫市隆重舉行。河南省內鄉縣菊花研究會會長、縣宏達集團總經理李剛以《在菊文化傳承中推動內鄉毛華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在全國菊花展覽會開幕式上做典型發言。
追溯內鄉菊花淵源。開幕儀式上,李剛從內鄉菊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深層次上挖掘,追溯到中國古代史隋、唐以來,種菊、賞菊、吟菊久成風尚,文化和藝術積淀極其豐厚。歷代文人雅士有關內鄉菊花的詩篇達200余首,一直吟誦傳唱至今。目前,內鄉縣境內有關菊花的人文遺跡枚不勝舉,諸如內鄉縣衙“宣化牌”上唐代的“菊潭古治”,以及晉代“菊花仙子”雕像,明代的“菊潭公園”,還有當地的菊花山、菊花潭、菊花井、菊花臺等。由于內鄉菊花代際傳承彰顯,菊文化豐厚的積淀,菊花藝術的創新發展,藥用菊的普遍推廣應用,特別是以“內鄉毛華菊”為代表的系列名優產品,俏銷全國大中城市,使菊鄉聲名遠揚享譽全球。
致力菊花傳承創新。李剛在典型發言課件上呈現了內鄉菊花系列精美網頁達40多幀,并述說了內鄉人民幾十年來雷打不動舉辦菊花文化節會的風雨歷程,全力推動內鄉菊花事業邁向新時代新征程;匯報了內鄉宏達集團公司立足社會責任擔當、無私奉獻公益事業,傳承發展菊花文化,統籌謀劃精心組織,聚力推動“內鄉毛華菊”產業做大做強跨越發展,早已引起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學院的戴思蘭教授等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北京林業大學調研者將其發表于《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上,成為業界經典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餐風露宿追“菊”調研。內鄉縣菊花研究會骨干成員連續9年深入內鄉北部山區寶天曼腹地,多途徑、多方向普查毛華菊資源,記載地點、標注定位、拍照圖片、采集標本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和佐證材料,系統地深入了解毛華菊的內在機理和應用前景。特別是自2018年,內鄉縣菊花研究會和南陽鼎豐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手,開始籌備申報“內鄉毛華菊”國家地理標志,歷盡磨難終于在2020年正式開始立項申報,期間得到了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菊花分會、北京林業大學、內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基于毛華菊分布情況,氣候影響相對應特色品質,社會信譽證明,內在理化性狀和成分分析,使用規則及檢測檢驗報告,相應檢測資質和設備清單等健全完善,國家在2022年8月29日頒發了地理標志證書。
小菊花帶動大產業。內鄉縣菊花研究會和南陽鼎豐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上報毛華菊原生地保護,因地制宜規劃1200畝核心區和800畝緩沖區保護圈,對內鄉縣珍稀資源的保護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并在縣城附近建起1000畝毛華菊馴化栽培基地,形成完備的保護體系和觀測基站。同時,不斷加強與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對內鄉毛華菊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毛華菊科研成果,有力支撐“內鄉毛華菊”全省道地中藥材申報,支持國家中醫藥事業穩健發展。內鄉毛華菊科研馴化基地,已于去年12月28日獲批“全市道地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小菊花催生大產業。至目前,內鄉北部山區鄉鎮深度貧困村和脫貧群眾及當地村民,勤勞致富以“菊”生財實現了穩定增收+穩定脫貧,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據悉,內鄉縣古稱“菊潭縣”是中國菊花故鄉和藥用菊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內鄉扼守八百里伏牛山之門戶,南瞻荊襄,東接江淮,北依河洛,西通秦晉,且沃野千里,富庶豐饒,其境內寶天曼深處——毛華菊是內鄉獨有的“城市名片”+“金字招牌”。(劉振偉周君曉劉琦超郭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