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翔
文|紀晨
日前,意大利公布了本年度的PIFCastelfidardo手風琴比賽獲獎名單,其中在“古典作曲組”,來自國內的趙小翔獲得第二名,這是該賽事“古典作曲組”開辦以來,第一位中國獲獎選手。
為疫情而作的《颯》
PIFCastelfidardo是國際手風琴界一流賽事,已有45年歷史。為鼓勵新作品創作而開設的“古典作曲組”,無年齡、國籍限制,其評委會主席利普斯(FriedrichLips)是俄羅斯知名巴揚演奏家,評審團成員均為世界各地的杰出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本次“古典作曲組”一等獎獲得者GorkaHermosa是國際知名手風琴演奏家及作曲家。獲得該組第二名的趙小翔,則成為“古典作曲組”第一位中國獲獎選手。
趙小翔來自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電子音樂作曲專業,現為研究生二年級在讀,師從錢琦。去年,由他創作的馬林巴獨奏《影跡》,獲第13屆中央音樂學院“炎黃杯”打擊樂作曲比賽二等獎;小提琴獨奏《云趯》,獲2019林耀基中國風格獨奏小提琴國際作曲比賽一等獎。
今年1月決定參賽后,趙小翔和導師錢琦,以及他的手風琴演奏專業校友毛俊澔經過商討,決定寫一首手風琴室內樂作品。作為寫作的前期準備,趙小翔與作品所涉及的每一件樂器的演奏家、老師、朋友都進行了交流,使自己對每件樂器的演奏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年PIFCastelfidardo手風琴比賽的主題為“世界的色彩”。起初,趙小翔本想大體以西洋器樂形式創作一首中國風格作品,來向世界傳達我國的民族精神。然而自2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快令人咋舌,國際上的死亡人數節節攀升,使他不禁感嘆生命如此脆弱;國內的抗疫情況,又讓他切實地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及寬廣胸襟,讓他想到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滄桑屹立不倒。感由心生,《颯》自此有了明確的音樂主題和基調。
3月中旬,趙小翔開始正式創作。“風颯颯兮木蕭蕭”,出自《楚辭·九歌·山鬼》,“颯”——立風也。因疫情看不見摸不著,故趙小翔將疫情具象化為“狂風”,而“風”中的人們卻能萬眾一心,戰勝疫情。
作品大致可分四個段落:狂風襲來、蕭瑟的世界、戰勝狂風、祈禱。在創作考慮上,“狂風”與手風琴的發音原理、音色也極為契合。
在作品扉頁上,趙小翔寫道:“‘颯’,如颶風侵襲之勢,迅雷不及掩耳;‘颯’,如災難后的世界,滿目瘡痍;‘颯’,如堅強的人們,萬眾一心。”他希望這個作品,是“為人類而歌,為世界而歌”。
初出茅廬的小將
1994年,趙小翔出生于云南昆明。父親喜歡聽交響樂,這對兒時的趙小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于對音樂的熱愛,小學時期,他開始學習薩克斯管;高中時期,開始學習電子音樂。2013年,作為一名普高生,趙小翔經過不懈努力,在只填報了第一志愿的情況下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電子音樂制作專業。2018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電子音樂作曲專業研究生,自本科開始師從錢琦至今。多年來,趙小翔很感謝中央音樂學院的優良學術氛圍和導師的諄諄教導,這一切對他的創作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學術電子音樂、現代寫作作曲音樂、爵士音樂、應用類音樂等多種音樂類型的研習,使他創作出的作品在音樂氣息與聽覺“語境”的把握上相互彌補,打開更廣闊的創作視野。
如今研究生在讀的他,決心在這個多元融合的時代,努力學習學術電子音樂及現代寫作作曲,并明確以“電子音樂語境下的現代音樂創作”為研究方向。
5月22日,趙小翔通過官方郵件及官網公示得知自己傾注感情的作品獲得了獎項,這對疫情期間努力創作的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疫情期間,他列好自己的學習計劃,保持吸收學習各類新作品,堅持每天創作、每周上網課,課上長時間的視頻電話與導師溝通作品,課下對作品進行反復修改。
PIFCastelfidardo手風琴比賽的“古典作曲組”第二名,是他迄今為止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提起未來的學習、創作計劃,趙小翔希望自己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論文的寫作與新作品的創作上。“未來的路還很遠,我要不斷學習、探索,以求創作出反映人類心聲與時代精神的作品。”趙小翔說。
-THEEND-
-THEEND-
熱門文章精選
疫情促藝術培訓行業“大洗牌”,未來教學將雙軌并行
全國演出市場因疫情退票超300萬張:等待重啟依靠本土
共同抗疫?遠程授課|全球頂級教師伴你練琴進階
只要說起合唱,他的聲音里永遠透著堅定與熱情|人物
亞健康!中國歌劇之現狀
不要錯過!半部當代中國音樂編年史就在你的眼前……
好的合唱團,好在哪里?
聲樂老師,你的聲樂理論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