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iFi圈里相信很多人耳機試音推薦都是蔡琴的《渡口》、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那么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聽什么呢?今天小音就整理了十首適合煲機的歌曲,
區瑞強《偏偏喜歡你》:《偏偏喜歡你》的配樂中使用的弦樂與鋼琴的配樂,可以測試耳機在高頻上的表現。聽這首音樂應注意中高頻上的表現,聽聽高頻上是否刺耳,中高頻的表現是不是互相影響。
《達板城的姑娘》:這是一首以人聲清唱為主的音樂,可以用來測試耳機在中頻人聲上的表現,其中從13秒以后開始的男聲重唱測試的就是聲音的層次感,可以感覺一下自己能聽到幾重的男聲,層次是否分明。
王菲《天空》:這首出于90年代中期的《天空》曾是當時的試音單曲中的精品,備受老發燒友推崇。該單曲錄制優秀,曲風平衡度極佳。人聲甜美而又空靈,結像力和定位均為上品。樂器搭配效果自然且又爽朗。所以,盡管歷經10年的時光,即使換到今天聽來仍然有很強的試音推薦價值。但是,如果沒有優良的器材,則很難領略到其中的美妙之處。
劉星《閑云孤鶴》:這是目前國內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新民樂的經典代表。歌曲的知名度更是超過作者本人。雖然音樂顛覆傳統觀念,大膽地采用電子合成樂組成音樂主體,但最后取得的效果卻是令人信服不已的。凝重的低音效果,搭配電子器樂帶來的空曠的泛音效果,很好的營造了一種“淡淡我心,君子何求”的東方文人淡泊明志的音樂意象。如果音響系統的低頻部分的下潛度和控制力表現一般,將很難制服這首曲子。
群星《琵琶對薩克斯》:這首音樂中重點聽得是琵琶在高頻上的表現,通過和薩克斯的對比,可以感覺出高頻上的表現。高頻上主要重視的是兩點,一點是高頻是否刺耳,第二點就是高頻上是否有發散的現象。這里很多朋友對于低阻耳機有個誤解,那就是關于低阻耳機的耳放問題,通過高頻能表現出這個低阻耳機到底需要不需要耳放。如果低阻耳機高頻發散的話,說明電流的變化對耳機影響很大,則要考慮加上低阻耳放。所以這首音樂對于低阻耳機來說,比較合適試音。
《鼓詩》:這是一首表現耳機對于聲音控制力的歌曲,這首曲目里是中國傳統鼓聲的演繹。整首曲目中鼓聲大多短小有力,可以用來測試耳機,看是否有發散或者渾濁的表現,當然也要感受是否有力度。低頻上聲音沒有力度則有可能說明耳機不好,或者音源推力不足,需要添加耳放。
Meav《OneILove》:這首曲目,從開始到1分15秒這段時間,歌曲是女聲的清唱,沒有配樂的干擾。通過好的耳機的表現,演唱者演唱時的換氣、口水音等都會一一呈現在你的耳畔,如果耳機不好則表現不出這些來,聽到的細節會很少。
貝多芬《悲愴》:貝多芬的著名的《悲愴》奏鳴曲,想必許多朋友都有聽過。但就是這樣一段《悲愴》,卻又有誰能彈出如此純正的意境?盡管眾多鋼琴名家歷來都喜歡在此作上露上一手,但在此版本前都不得不俯首稱臣。畢竟,魯賓斯坦就是魯賓斯坦。加之魯賓斯坦在此又是彈奏著一架音色絕美的施坦威鋼琴。聲音層次之豐富,足以考驗足下音響動態和各頻段均衡性的實力斤兩。
《吉普賽之歌》:此曲是西班牙19世紀最著名小提琴家薩拉薩蒂的得意之作。曲子情節大起大落,加上其中十分講究的表現技巧,讓人聽后蕩氣回腸。而此曲經當代小提琴大師穆特的演繹之后,顯得更加輝煌燦爛,令人贊嘆不已。另外該曲還用上DG公司獨有的4D錄音技術——使其無論音樂性還是音響性,均為小提琴錄音中的極品之作。也就自然成為發燒友圈內廣泛流傳的小提琴試音上品。無論從什么方面來看,這都是首相當全面的小提琴試音單曲。但對于質量一般、或是有缺陷的音響器材而言,這卻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Vitas的《Opera2》,鼓點節拍厚重,可以聽耳機的解析是否渾濁,是否有力度。高音人聲聲線適合判斷耳機是否有刺耳的現象,這點對于功放有奇效。
總之,不管是做耳機成品還是耳機喇叭,參數只是用來批量生產的依據和標準。一款耳機好不好最終還是要過自己的耳朵!小燒友一枚,只想把喜歡的分享給大家,燒友們收藏了嗎?順便再關注一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