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科普5:練習系列】
第1篇:《練琴只是機械重復嗎?有什么科學練琴的方法啊?!》
第5篇:《你們是如何開始自己的每一次練琴的?練琴的順序是怎樣的?》
第6篇:《鋼琴初學者要每天練琴嗎?要練多長時間呢?》
第8篇:《怎么練習長期有練琴的習慣?》
第9篇:《彈新鋼琴曲時,應該彈熟一段再往后,還是整體熟悉后整體練習?》
鋼琴彈的好聽只是因為熟練?不是的。其實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包含了基本功,音色的表達,音樂的理解等因素,讓相同的曲目在不同的人的手中都有不同聽感呈現。
我是喜歡琢磨教學的鋼琴老師楚楚。9年一線沉浸式教學(小朋友/成人),善于規劃鋼琴學習,重視基礎,教學化繁為簡,系統學習與結果測評,開朗歡樂,但要求嚴格的90后老師。
和學生們一起進入音樂的世界,感受樂譜溫度,鋼琴典雅~學鋼琴≠彈鋼琴,學鋼琴是音樂學習的美好體驗~!
基本功是核心源動力
就像汽車的油或電,作為跑起來的基本支撐。不然即使大腦沒明白了!不但理解了,甚至開始播放旋律了,但是!上手操作的時候還是很難達到相應的結果,想快想慢,想重想輕,都是需要基本功進行有效駕馭和體現的。
基本功的練習包含但不限于手指練習,音階,琶音等練習,還有練習曲,復調音樂,奏鳴曲等一些技巧相對復雜的樂曲模塊的學習,彈奏、思考、學習、修正的過程也是在訓練和提升。
并且,基本功訓練既是日積月累的量的累積,也是方法的訓練和運用。比如以哈農手指練習為例,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的每條合手向下彈,跟練習曲一樣的練法,就能達到效果了?No,No,No!
不同模塊在訓練不同能力,所以不可能都用一種方法在彈。《哈農》手指練習的部分,會用到6個不同維度的訓練,如斷奏,高抬指,彈跳,速度,力度等,有效的加強(1)手型架構的穩定性(2)發力與放松(3)每個手指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這樣在彈曲目的時候就不用操心手了,專心讀譜和和轉化就好了。
音色的表達課堂重點學習
音色的表達過程中,無論是對于呼吸斷句的理解,還是對于表情標記的把握,都是音色非常重要的體現方式,一段旋律或活潑,或溫柔,或輕柔緩慢的,或連續穩定的,或情感色彩的熱烈表達,或深沉的吐露芬芳,都是音色表達過程中能夠讓音樂更加好聽,更為豐富的重要階梯。
這樣在曲目彈奏中就會是有效的賦能,輕重強弱,快慢跑動,游刃有余才能往好聽的方向有持續優化的空間。
音樂的理解如虎添翼
音樂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層面,年齡大的孩子比小的更有優勢,成人比孩子更有優勢。這個還是跟理解能力與經歷有一定的關系。
了解了作者的作曲風格,所思所想,曲目表達和傳遞的感情以及作曲的背景和成因,就能夠更好的了解曲目的來由和內核。每一次的演奏也是一種神交,一方面是無限趨近作者的表達,另一方面是把音樂想要呈現給聽眾的內容帶到聽眾的耳邊。
演奏的人是一座重要的橋梁,讓觀眾穿越時空的隧道,伴隨著琴音翻開歷史的畫卷,走入那個時代,見證作者波瀾起伏的人生與時代背景碰撞中的笑淚交織與人生體驗,也會因為工作被撬而感到苦悶,也會因為結婚生子而充滿希望,也會因為格格不入而孤獨,也會因為被稱贊,被簇擁而陶醉......
人生中遇到的各種,他們也曾遇到,他們也曾經歷,他們也曾掙扎,他們也曾釋然,這些都融在了他們的音樂中,變成了永恒的旋律,更好的了解了他們,也能更好的表達他們所想在音樂中傾訴的那些歷史的痕跡與過往。
最后,還是想說一直在倡導的一個觀念,學鋼琴≠彈鋼琴,學鋼琴是音樂思維的學習和美好體驗!會聽,會彈,會表達是鋼琴學習的必經之旅;如果還能有經歷,能想象,有體會,能共情,那就是一種更深刻的與美好交匯的體驗了!
我是喜歡琢磨教學的鋼琴老師楚楚。9年一線沉浸式教學(小朋友/成人),善于規劃鋼琴學習,重視基礎,教學化繁為簡,系統學習與結果測評,開朗歡樂,但要求嚴格的90后老師。
和學生們一起進入音樂的世界,感受樂譜溫度,鋼琴典雅~學鋼琴≠彈鋼琴,學鋼琴是音樂學習的美好體驗~!
往期專題回顧
【學鋼琴科普1:教材系列】---合集篇《學鋼琴科普1:學鋼琴三件套,教材系列,你都用對了嗎?【合集版】》
【學鋼琴科普2:識譜系列】---合集篇《終于明白了彈鋼琴識譜能力怎么打基礎!有這一篇【合集】就夠了!》
【學鋼琴科普3:手指能力】---合集篇《追著老師問的,鋼琴手指能力怎么打基礎!合集閉眼入收藏~》
【學鋼琴科普4:節奏系列】---合集篇《嗚嗚...節奏感基本為0,還能學鋼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