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多少孩子放棄了鋼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多少孩子放棄了鋼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不能放棄,彈鋼琴和近視應該沒什么關系的,我兒子六歲學的鋼琴,后來讀小學了,也一直在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眼睛也近視了,被查出來是四百度,當時我也很焦慮,擔心近視會影響彈鋼琴,但是近視了兒子每次放學回來還是堅持彈鋼琴,沒有絲毫的影響,小學四年級暑假鋼琴考了八級,六年級畢業的假期考了十級
看孩子是否對鋼琴感興趣吧。如果是,就繼續學,個人認為學鋼琴沒有看電子產品易近視!學一會休息幾分鐘再學,課后帶孩子打打羽毛球之類的,應該對眼睛沒太大影響!平時要重視電子設備的使用,看書也是學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做做眼保健操之類的!
我的女兒曾經也是一名琴童,她從六歲開始學鋼琴。學琴伊始,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學習彈鋼琴是為了作為一個愛好,一種特長,不是為了要成名成家。有了這種想法作為前提,孩子學起琴來大家都會輕松許多,畢竟郎朗全世界只有一個嘛!
雖然學琴不為成名成家,但既然學了就一定要堅持。孩子學鋼琴也好,學畫也好,學什么都好,既然選擇了要學,都是貴在堅持。
我一直認為,無論孩子學什么,半途而廢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當孩子學習遇到瓶頸的時候,往往選擇逃避的都是家長。這時家長就開始覺得孩子不行,孩子不喜歡,孩子不是這塊料......等等,從而選擇放棄。如果家長意志堅定,無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都堅持上學,不遲到不缺課;每天堅持陪孩子一起學習;遇到困難共同想辦法克服,不逃避;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積極表揚和鼓勵,我堅信孩子是不會半途而廢的。
現在,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已為人妻為人母了。當我們每每坐下來談起當初學琴的經歷時,女兒常常會說:“我很慶幸當初媽媽沒有放棄讓我學鋼琴。”所以是媽媽的堅持才有她的堅持,媽媽從沒有表示過要放棄,所以她也不懂得半途而廢。只要上課的時間一到,她就會跟著媽媽出門,因為媽媽和她在一起經歷刮風下雨,酷暑嚴寒,媽媽意志堅定,她也就有樣學樣。雖然每天練琴很枯燥的,有時會偷懶,但女兒知道這是她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在她的生活中練琴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是她生活的一部分。雖然現在女兒沒有以此為生,但是她很驕傲她會彈鋼琴。
謝謝悟空的邀請問答。學習鋼琴是一件苦差事,期間較大的3次難關需要咬牙挺過去。舞臺上,鋼琴手衣著光鮮的坐在聚關燈下,搖頭晃腦的在哪里如癡如醉,背后學習的艱辛和磨難只有琴手和陪伴他一路走來的親人才能體會得到。
100個孩子,在過10級鋼琴考級的路上能留下來10個就算是阿彌陀佛了,剩下來的90個都是因這樣和那樣的理由停下了腳步。
第一關,叮叮咚咚的悅耳鋼琴聲會吸引許多孩子,包括家長們的眼球,一時頭腦發熱之下,幾萬塊的鋼琴搬回了家,同時,家長忙不迭的趕緊到處打探鋼琴教學班。然后按時按點的把孩子送去學習。3周之后,孩子發現不是想象的那樣好玩,的新鮮勁沒有了,家長若是耐心再喪失,花幾萬塊買來的鋼琴要么轉手,要么真的成一堵鋼墻和擺設。
第三關是在6至9個月后。這個時候學習的難度有所加大,練習的時間加長,有時一首曲目要彈奏幾十遍。
第三關,一年至兩年后,孩子的學琴瓶頸期再次到來,鋼琴練習的曲目難度大增,為了達到熟練彈奏程度,有時,一首練習曲需要練習上百遍還不能過關,厭煩的心理經常塞心。學校的功課要完成,曲譜要記,毅力稍差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就會放棄。
這使得我想起同校的一個小師妹的孩子。5歲時,在師妹的規劃下,先是投資幾千塊買來日本的雅馬哈電子琴,放學后每天練習。除此之外,周末還要乘長途公交車進入市內找專業老師面授。有一次是在星期天的上午,我的外甥,去找這個練琴的好友來玩。小哥倆一見面親熱的不行,小琴手高興的打開電腦游戲興致勃勃的玩起對壘進攻。突然間,孩子說了一句:“不好,我媽媽上樓了。”然后伸手拔掉了電腦的電源插座,又一屁股坐在琴凳上,雙手快速的彈奏起練習曲。這一切讓我的外甥目瞪口呆。
緊接著,房門咔嗒一聲開了,我那小師妹臉色陰沉的對我外甥說了一句:“小成,你回家去,別打擾他練琴。”外甥嚇得趕緊出門,人還沒有下樓,就聽見小師妹歇斯底里的大喊一聲:“你想干什么,你打游戲對得起我么。啊!”第二天上學時,外甥看見他那同學的雙手包著厚厚的紗布。
再后來,這孩子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的作曲研究生。。。。。。我不贊成父母親的家暴行為,盡管她是為了孩子的成才,不得已采取的極端手段。
有人給出建議:不斷掌握孩子在學習鋼琴過程中的心理動態,及時進行疏導、引導,同時給孩子明確目標、堅定意志。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孩子是否真的愛好鋼琴,是否真的對它有濃厚的興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多少孩子放棄了鋼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多少孩子放棄了鋼琴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