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作為2023上音歌劇院演出季的重磅演出之一,著名鋼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江晨教授的《法蘭西的魔力——江晨鋼琴獨奏音樂會》在上音歌劇院上演。這場音樂會的最大特色,是她特別選擇了一套堪稱“高度濃縮的法國鍵盤史”的曲目,即使對于專業人士來說,這套曲目都顯得頗為“生僻”,卻又可聽性極強。
演出后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大眾和業界對法國鋼琴風格的理解,我覺得還相對比較片面,所以這次我特意選了這套曲目,并且自己寫了四千多字的曲目介紹,來適當引導聽眾欣賞,也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和研究,將鋼琴藝術的豐富性更好闡述和體現。”
法國鋼琴藝術不是只有浪漫
這場音樂會,江晨上半場選擇了弗朗索瓦·庫普蘭的四首小品,包括《收割機》《神秘的路障》《修女莫妮克》《嘀嗒鐘》等,以及加布里埃爾·福雷的《升F大調敘事曲》作品19,塞扎爾·弗朗克的《前奏曲、圣詠與賦格》;下半場則選擇了克勞德·德彪西的《意象集》(第二卷),包括《透過樹葉間的鐘聲》《月落荒寺》《金魚》等,以及亨利·杜蒂耶的《鋼琴奏鳴曲》作品1(1948)。
這些曲目,在學術性方面不容置疑。“這套曲目時間跨度很大,從路易十四時代一直到二戰以后的作品都有,其中有些曲目在國內鮮少上演,即便對于專業人士來說,都算是比較生僻的,”江晨說,“這么選可能跟我在法國留學的經歷有關。在法國的九年留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接觸到獨具特色而風格多變的文化藝術。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對音樂的概念和對于音樂會聲場空間的構建。但提起法國鋼琴藝術,大家都只是常說‘法國式浪漫’或者‘法式珍珠觸鍵’,其實我覺得那還只是比較片面的對法國風格的解釋和概念。”
5歲學琴、7歲就拿上海少兒比賽第一、11歲就與著名指揮家黃貽鈞及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成功演出了協奏曲并灌制了唱片的江晨,1992年從上音附中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先后獲得鋼琴、室內樂、藝術歌曲、鋼琴伴奏四個碩士學位,1998年在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獲得相當于博士的最高級演奏家文憑,被認為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全能型演奏家”之一。在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后,她又更潛心進行了關于鋼琴不同藝術風格的深入研究,這次的音樂會,更像是一次研究成果的集中、全面展示,有樂評人就表示,“這個曲目設計得非常考究,里面埋藏了很多值得樂評挖掘的點。”
鋼琴家劉念劬特別來看了“小師妹”的這場音樂會,他說除了感受到法蘭西音樂讓人耳目一新的“唯美”之外,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技術與人文的含量”:“她帶領我們用現代鋼琴‘閱讀’了一部高度濃縮的法國鍵盤史,從18世紀一直到20世紀,從羽管鍵琴到管風琴的想象。像杜蒂耶奏鳴曲,幾乎很難在音樂會上聽見。其實,法國鋼琴音樂不僅有色彩與華麗,也不乏嚴肅性與思辨性,就連二度返場的庫普蘭《神秘的路障》都被演奏得那樣沉郁而內省,讓我們在被顯現的‘神秘’之中聽見屬于遠古與未來的雙重聲音。”
特意為普通觀眾撰寫4000余字導賞
但作為演奏家,江晨并沒有僅限于業界,這次的作品選擇,還兼具了可聽性。有觀眾評論說自己“帶老丈人來說,他是完全的門外漢,看曲目單,作曲家和作品一個都不認識,本來想聽半場就走的,結果聽了半場之后,說這些曲子都很喜歡聽”,聽完全場的“門外漢”對江晨的演奏也贊不絕口,說完全沒有“裝腔作勢,非常真誠地在演奏”,這位觀眾也感嘆“能感染到門外漢,這是音樂會最大的成功了。”
事實上,為了讓更多的非專業觀眾能更容易地進入欣賞狀態,江晨特意抽空撰寫了4000多字的曲目導賞,“我比較偏向于普通觀眾,盡量減少了音樂的專業分析,而是更多使用歷史、文學和繪畫方面的描寫與暗喻,來引導聽眾欣賞。”
像曲目單中非常有詩意的德彪西作品《月落荒寺》,她就介紹說:“標題采用了亞歷山大詩行,是一種包含12個音節的格律詩行。這一格律從十二世紀開始歷經無數詩人的錘煉,塑造出均衡勻稱、莊嚴肅穆的美感特點。詩句是由路易·拉洛瓦建議的,也許因此題獻給這位知音。這首描寫清冷的月光與夜景的樂曲,大部分以緩慢、平行的和弦構成,時而是空靈的五度加上凌寒的二度,浮現出東方的音韻神采,時而又用平行三和弦,造成變幻的效果。中段出現幾句五聲音階調式的三連音旋律,帶著些許懷念和憂傷,使人想起甘美蘭的音樂。”這樣的介紹,將詩句和音樂相融合,都讓觀眾收益良多。
作為知名演奏家的江晨,如今還是上音鋼琴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每周的課時量極大,行政方面工作也很繁多,如何還能在這繁重的工作中找到屬于演奏家的時間,也讓她的不少樂迷好奇。“我只是嘗試著在一個時間專注只做一件事,還好我‘切換頻道’的速度比較快。”她告訴記者,“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多種多樣的科目,能激活不同的大腦興奮點,互相形成積極休息的良性循環。當然,重要的音樂會之前幾天里,我更多時間是集中在自己腦海中的音樂里。這樣每次我回到自己彈奏的音樂世界里面時,是新鮮的,是感恩的,是帶著發現美的能量的,最重要是幸福而得到滋養的,所以,我能在這不同的角色中,找到平衡點。”
作者:姜方
編輯: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