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常見的手型錯誤,無論對于專業學琴的小朋友還是業余學琴的孩子,都不能因為其年齡小而放任自流。要明白,任何彈琴中所出現的毛病,絕對不會隨著年歲增加而自然消失;相反,錯誤手型還會在反復練習中加固定型,成為“頑癥”。
輕松搞定彈琴手型
今天安老師為大家帶來練習鋼琴時常見的錯誤手型及形成原因和解決辦法,希望對各位喜愛彈鋼琴的寶寶們有所幫助噢!
掌關節塌陷是因支撐不足所致,應多加練習拇指和小指,使其自然下垂在桌子或琴蓋上,讓它站住。
我們可以給孩子試一試這樣的練習:以拇指、小指為支撐,把柔軟的手指變成有力的“螃蟹爪子”,非常堅挺地豎立起來,且“螃蟹的一只腳著地時,另一只就豎起來離開地面”,讓拇指和小指這兩個“爪子”多爬一會兒~
折指又稱“癟指”,成因無非兩種:1、手指站立不好;2、觸鍵過于用力。這幾乎是每個初學者都可能出現的毛病。折指的危害是連鎖性的,它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順利到達指尖,還會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緊張、僵硬,直接影響速度與力度,影響發音與音質。
因此,寶寶們在手指觸鍵前一定要樹立“指尖站立”的意念,思想準備充分,杜絕懶散、機械,任其“自然”地觸鍵,是克服癟指之關鍵。
手腕是手臂與手掌、手指連接的橋梁,是手指完成各種彈奏技巧的“調節紐帶”。這一關鍵部位的松弛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臂與手指的松弛程度和靈活程度,進而影響到整首樂曲的流暢,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軟放松。
小指擊鍵點離黑鍵太近,小指第三關節未突出造成了小指平躺在琴鍵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這個問題。
因此在觸鍵時,小指的各關節必須凸出,不能凹陷,第三關節一定要鼓起,作為支點撐住整個手的重量,逐漸增強指關節承受重量的能力。
手過于平扒、擊鍵點偏外、手指沒有站好都是致使大拇指離鍵的原因。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做好支撐,掌關節凸起,保持圓拱形手型。
“虎口”緊張、使拇指僵硬是造成夾指的主要原因。而拇指夾指使整個手掌開度不夠,不僅難以彈奏音程距離遠、跨度大的音與和弦,還容易“刮”著鄰近的琴鍵,造成發音不干凈。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虎口”放松拉開,用拇指尖的外側點狀觸鍵,拇指第二關節作支點,第一、第二關節凸起,拇指尖向里彎曲呈弧形。
手掌傾斜的原因在于小指未站立好,第三關節沒有積極的突出,缺乏應有的支撐。孩子的手小沒有力量,特別是小指。所以在練習時,手掌可以略微向姆指方向傾斜,給小指足夠的活動空間。
初學鋼琴的小伙伴們,幾乎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三、四、五指之間是有一個把他們連在一起的筋腱,它們之間互相牽制相互影響。想改掉這個小毛病,不妨在空閑時間做個小小的手指體操,盡量提高一下手指的獨立性,這個練習不必強制在鋼琴上練習,也可以在書桌上等平坦的表面做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方法,倘若在彈琴時一個手指翹的厲害,也可以用另一只手輕輕按著翹起來的手指,以此類推喲。
這些小練習可以幫助各個年齡段的鋼琴初學者增加手指的獨立運動能力。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一定會好很多的喲。
正確的手型
手型的基本要點
1.手指自然彎曲,同手掌一起構成一個半圓型,呈空握球狀;
2.掌關節(通常叫第三關節)及所有手指關節都應凸起,應避免和糾正最易出現的手指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指掌關節)塌陷呈凸狀;
3.手指應自然分開,原則上剛好一個指頭對準一個琴鍵;
4.整只手(從整個前臂到手)應以水平位置正擺在琴鍵上,并應使手指擺正,與琴鍵排列平行,大拇指應放在琴鍵上面;
5.手指觸鍵的基本位置應取在白鍵與黑鍵距離的約二分之一處。當觸按黑鍵時,整只手應向黑鍵位置前挪,黑鍵應彈在鍵盤前端位置。
但是,一定要切記,不可在刻意強調手型的同時,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可以讓他在生活中多找感覺:比如抓倒扣的碗,或是自己的膝蓋,手掌放松,指尖立起來。
慢慢來,良好手型的獲得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家長和老師需要幫助孩子不斷體會和反復練習。
下一篇
海倫娜鋼琴價格,海倫娜鋼琴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