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手指功能介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手指功能介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有溜手的練習曲,由慢到快。每次拉琴前先拉30分鐘。日常活動手指法:握拳后,依次松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輪回2分鐘;然后反轉2分鐘。無事時就可以練,演出前效果很好,可以試一試。體會后就知道了。
您好,拉二胡掌握手指的輕重是二胡演奏中對力量的控制和運用的把握程度,它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力度布局,能更鮮明地體現出樂曲的結構層次,更深刻地表達出樂曲的情緒,使演奏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實際的演奏中,力感往往通過旋律線的運動特點形成豐富的力聯系,構成千變萬化的音響色彩.在音樂作品中,音準也節奏是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力度與速度則是藝術表現的手段.在這些重要因素中,尤以力度無從衡量、難以界定.演奏者對于力度變化程度的把握,需要經過預先的內心感覺和想象,帶動兩手技法的應用,并將實際產生的音響效果通過聽覺反饋給大腦進行感覺上的調整后,... 展開 力度是二胡演奏中對力量的控制和運用的把握程度,它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力度布局,能更鮮明地體現出樂曲的結構層次,更深刻地表達出樂曲的情緒,使演奏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實際的演奏中,力感往往通過旋律線的運動特點形成豐富的力聯系,構成千變萬化的音響色彩.在音樂作品中,音準也節奏是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力度與速度則是藝術表現的手段.在這些重要因素中,尤以力度無從衡量、難以界定.演奏者對于力度變化程度的把握,需要經過預先的內心感覺和想象,帶動兩手技法的應用,并將實際產生的音響效果通過聽覺反饋給大腦進行感覺上的調整后,再由大腦支配左右手對具體演奏技法中的力度進行協調,使演奏力度能夠在合理的對經中持續變化.演奏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反饋和調整的過程,任何演奏實質上都是人的感知、聯想、表象、記憶等心理活動在動作上的反映.什么樣的心理狀況,就會出現什么樣的效果,這也正是所謂"心有所思,意有所指"才能"手有所動".因素與之相互融合,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力度效果,繼而豐富音樂情感的變化.二胡演奏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它與人的審美、生活閱歷、形象思維、情感聯想、文化內涵、藝術修養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演奏者在音樂感覺是通過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并集合以上各種因素產生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二胡演奏是在兩手技法相互融合下完成的,左右手的技法訓練都很重要。
收起
應"地主87312788"邀答!
二胡的墊指滑音,無論是上滑還是下滑,三或四個手指都要按在弦上嗎?為什么?
墊指滑音是江南絲竹風格曲調中的左手技巧之一,凡江南絲竹風格的曲子中好多地方的小三度產生滑奏時常采用定把滑指,在老一輩演奏家叫做"帶音",如今所有教科書上都統稱"墊指滑音",通俗講叫"滿把抓"。
二胡在演奏江南絲竹風格的曲子時,左手有五個技巧,你只學會了墊指滑音,那其他四種不會,你只會了左手技巧,右手還有好幾種弓法技巧不會配合左手,那你拉出的《江南春色》、《蘇南小曲》、《二泉映月》等曲就沒有江南絲竹風味!江南文化名人馮英子先生早年說得好:"非江南山水,不能產生江南絲竹,非江南絲竹,不能襯托出江南山水"。
對于墊指滑音的左手技巧,現代曲譜上都用一個帶箭頭的連音符,中間點一個點兒,這是鮮明的標注,其實你在演奏江南絲竹風格的曲子時,見到這些小三度滑音的音符,都可以不用移把,你移把滑奏了,內行就知你不懂江南絲竹風格的左右手技巧。正如好多人拉《二泉映月》中不恬當的換把一樣。
墊指滑音的特點就是為了不換還要奏出滑音的特點,只要來一個滿把抓,定把時三個手指往上方一抓攏。
比如D調上把5 3具體放慢應當就是:
先用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按在3、4、5三個音位上,先拉出5音,在輕微壓弦的同時,小指先滑至三指4音時,小指離弦,無名指接替小指繼續滑奏,當無名指接近3音時,無名指離弦,由中指奏出"3"音。在慢速練習時就聽出三個音5、4、3、當你練熟快速滿把一抓時就是一種濃郁江南特色的很委婉的滑音效果。
題主人問是不是拉奏墊指滑音時,無論上滑下滑都是三個手指按在弦上?墊指滑音產生的是下滑音效果,即是從5往3音滑動,如果在產生下滑音之前將三個手指滑向5音,5再向3滑,這樣就不叫墊指滑音了,而是產生了一個回滑音的效果。這種效果在《二泉映月》的定把一指滑小三度時用到上下滑動,但也要講究主次分明,往高音滑時重,往低音滑輕稍婉轉,才顯出剛中帶悲愴感。
你有沒有細看朱昌耀大師拉《蘇南小曲》和《江南春色》,他在遇到墊指滑音前,四個手指張開抬高,然后按弦滿把收攏,四指滑動中收攏,既優雅又動聽的江南特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手指功能介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手指功能介紹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