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總喜歡授予孩子一些生活上的經驗教訓,告訴孩子他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但是,孩子們往往只是把他們的經驗當做耳邊風,并不會認真地去按照他們的路一步一步地走。
而鋼琴老師就好比俗話中的“老人”,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琴,不斷重復他們學琴路上的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關于堅持,學琴就要練琴,練琴就需要堅持。
如何能讓孩子堅持下去?比起課本中生硬的理論,下面這四條由老師和前輩們為孩子總結出來的經驗更加值得借鑒……
第一條:孩子需要陪同
這是孩子學琴最必不可少的一環,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對于孩子學琴,許多家長還秉持著“這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理念。在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有的家長發現跟那些有家長陪同的孩子比起來,自家孩子的進度會稍差一些。
這是因為,在同樣的一堂課上,僅僅依靠孩子自己去吸收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要做的不止是記動作還有記筆記,記樂理,普通人尚且都需要高度集中,更何況一個孩子。但如果家長能在身邊陪同學習,比起孩子一個人記憶,效果一定會是事半功倍。
第二條:慢是必修課
鋼琴有一門必修課叫“慢練”,比起鋼琴演奏家在臺上飛揚的手指,孩子更需要的是前期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底。
慢工出細活、磨刀不誤砍柴工,道理似乎我們都懂,可是孩子學著學著,由于天性的驅使總會加快練習的步伐,往往會導致音符、指法的錯誤一大堆。不僅會讓他養成錯誤的習慣,而且還需要花大量時間去改正,得不償失,我們應該告誡孩子要慢下來,放緩練習的內容,教會他們慢是鋼琴的必修課。
第三條:間斷學琴要不得
做好一件事是經不起半途而廢的,即使你想再繼續也需要付出雙倍甚至三四倍的努力,間斷學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有了一次,就會有兩次三次甚至n次。第一次的間斷可能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但長此下去孩子對鋼琴就會越來越生疏,偷懶的心思也會越變越大,想要再堅持就更難了。
第四條:姿勢要講究
學琴姿勢重不重要?各類專家都有各自的說法,其實再怎么討論都不能忽視習慣這件事。對于彈鋼琴的人來說,坐姿也是尤為重要的,這不但是美觀與否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了彈奏的方法。
正確的坐姿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專業能力,還有助于我們身體的協調和放松,方便了我們看譜子和看手指鍵盤同時進行,是一個不容小視的環節。只有我們把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調節在一個最舒服的狀態時,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理論和經驗其實都很重要,孩子需要在學習中汲取到足夠的鋼琴專業知識,也需要適時的經驗指導。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身上都有著專屬于他們自己的能力與天賦,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但是他們又是相同的,因為他們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與堅持。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