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三曾有意排序作品順序,但現如今出版的作品集排序有誤,所以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性不明顯。張奕明老師也曾說到有手稿顯示該作品的順序是:《童車》《小雨點》《嬉游》《初晴》《打電話》《哈哈鏡》《船歌》《小伙伴》《夢》《牧歌》《民歌1》《七嘴八舌》《民歌2》《晚霞》《晨曲》《洋娃娃》《民歌3》、作品《童年》的標題有誤,為“童車”,非“童年”。[14]部分作品中有個別音出現版本誤差。如《船歌》第217頁,第28小節(jié),下行譜表,第三拍,手稿無還原記號。[15]
上述與目前己出版的作品順序不同,由于作曲家已不在世、手稿丟失等情況,因此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沒有進一步找到佐證音樂作品順序的材料,但筆者通過張奕明老師所提出的音樂作品順序,以及周小藝《童心集》音樂研究中對作品順序的新發(fā)現中,進一步加深筆者探究《童心集》小品作品聯(lián)系性的思考。故芻議鋼琴小品《童心集》的順序排列,進而展開調式調性的闡述,以此發(fā)現部分作品中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使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聯(lián)性更緊密,在研究分析中希望將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構思的調式布局分析的更為合理。
具體分析如下:第一首《童車》在作品中運用多調性的寫作手法,調式調性為降A五聲調式,而第二首《小雨點》作品中調式調性為A宮五聲調式,尾聲樂句也在此回到A宮五聲調式,首尾呼應。這里可以清楚看到前兩首的調式調性為半音關系。第三首《嬉游》作品中音樂首尾調式調性皆為E宮清樂調式,整首作品調式布局從E宮—A宮—E宮—A宮反復轉調。而第二首《小雨點》調式調性為A宮五聲調式,《嬉游》為E宮清樂調式,彼此之間為上五度的轉調,故其有所聯(lián)系。
第三首《嬉游》調式調性在E宮系統(tǒng),而第四首《初晴》在C宮系統(tǒng),在五聲性調式中的調關系,是建立在大、小調體系上的現代調式功能理論,西方調式調性中以主音為基礎,然而在中國五聲性調式中,要有宮音和宮調的關系,對待調式調性,從宮音關系來看。五聲性調式的調關系,依據基本調與其他調宮音間五度的相生次數來劃分調的遠近關系。[16]
顯而易見,兩首作品是相生三次及其以上的關系,故兩首作品中調式調性為遠關系調。第六首《哈哈鏡》作品調式調性在布局中進行頻繁轉換(由降B宮五聲調式——E宮清樂——B宮五聲調式——降E宮——A宮五聲調式),塑造哈哈鏡不停翻轉的景象,增強音樂小品的戲劇性,也刻畫哈哈鏡中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第六首與前一首作品在調式布局中聯(lián)系不明顯,但前后作品中用音相同,都使用D音。第七首《船歌》整曲調式調性較為統(tǒng)一,為C宮雅樂七聲調式。在《哈哈鏡》的尾聲中兩聲部用音(F-G-B/E-D-B)都結束在降B,與下一首樂句用音C音為大二度關系。由此可見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將旋律用音的巧妙安排。
第八首《小伙伴》的調式布局整體圍繞D宮五聲調式而展開,與前一首作品宮音C音為大二度關系,為遠關系轉調。調性的跳轉造成調性色彩對比,用以塑造音樂中詼諧幽默的情景。第九首《夢》為D商清樂調式,《小伙伴》采用D宮五聲調式,兩者對比,發(fā)現作品為同主音調式,而且第八首在尾聲部分中以裝飾音的形式強調D音,加強調式調性的同時也為下一部作品做鋪墊。第十首《牧歌》從G羽雅樂七聲調式調性展開,與第九首《夢》的調關系為相生一次的關系,其《夢》中宮音與《牧歌》基本調的宮音為向下純五度關系。
作品中調式調性的巧妙構思,將兩首作品相聯(lián)系。第十一首《民歌1》以C宮五聲調式展開,引子部分中采用宮音C音與D音,與第十首《牧歌》的尾聲部分用音(D音)相同。筆者猜想,作曲家在兩部作品中尾聲部分與引子部分中使用相同用音,是為加強前后音樂的呼應性與關聯(lián)性。第十二首《七嘴八舌》為D商五聲調式,與前一首《民歌I》(C宮五聲調性)之間的調性聯(lián)系為同宮系統(tǒng)。第十三首《民歌2》為E羽調式,與《七嘴八舌》在宮音系統(tǒng)中為近關系調。第十四首《晚霞》通過降D宮雅樂調式而展開音樂調性旋律,與第十三首《民歌2》的關聯(lián)不明顯,筆者未看出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意圖。第十五首《晨曲》整首作品圍繞A宮音,以A宮五聲調式而展開。
第十四首《晚霞》的結束主音與《晨曲》的旋律用音都為A音,兩首作品首尾呼應,加強音樂關聯(lián)性。第十六首《洋娃娃》為C宮五聲調式,《晨曲》終止和弦的用音中(A-C-E)與《洋娃娃》宮音用音相同。第十七首《民歌3》為B羽五聲調式,與前一首《洋娃娃》的結束句加入變徵的C宮六聲)相比,《民歌3》是根據《洋娃娃》結束句的上方五度調式發(fā)展而來。
上述是筆者根據調式調性等音樂材料所推斷出的小品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lián),目的是通過進一步推斷《童心集》這部作品集,將作品相互聯(lián)系,加強關聯(lián)性,但此推斷不能完全解釋曲目在排列順序的關聯(lián)。如《童車》《打電話》《小伙伴》《七嘴八舌》《小雨點》《哈哈鏡》《嘻游》;汪立三的訪談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中這篇文章提到,汪立三音樂思維追求的是“天然”“跟著感覺走”,所以認為他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追求的是“意境”。如《初晴》《晚霞》《晨曲》等都是以刻畫音樂“意境”為主題的作品,以民族調式及音調為主題的作品中有《民歌1》《民歌3》《牧歌》。在《民歌2》中使用蒙古族民間波茹萊的故事。
和弦材料的風格化應用
在傳統(tǒng)五聲調式中,和弦構成分為兩類:一部分使用三度結構或保持三度結構特征的和弦,另一部分是非三度結構的和聲。[19]汪立三在鋼琴小品《童心集》的創(chuàng)作中,和聲材料的使用上結合傳統(tǒng)五聲性調式。具體指汪立三在傳統(tǒng)思維的音樂寫作中,為將三度結構和弦與五聲性調式相完美融合,作曲家在縱向結構的五聲性風格化處理中。在非三度結構和聲的應用中,使用二度、四度、五度結構和聲。作曲家從和聲縱向結構的探索應用中,將和弦結構與五聲性調式相融合,不僅體現作曲家創(chuàng)作中的個性化,也突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民族風格化特征。
三度結構和弦
三度和弦結構是指:在五聲音階范圍內構成的和弦中,結構特征為三度結構或保持有三度結構特征的和弦,這與西方傳統(tǒng)三度結構和弦相同或相似,但又有所區(qū)別。[20]在鋼琴音樂小品《童心集》中頻繁出現三度結構和弦,和弦材料以五聲性調式為基礎,是作曲家創(chuàng)作中具有風格化特征的主要和弦材料。1、三度疊置和弦三度疊置結構和弦是指建立在五聲性七聲音階的基礎上構成最基本的和弦結構。三度疊置和弦是西方古典主義時期最主要使用的和弦材料,也是中國作曲家廣泛應用的和弦材料。同樣三度疊置和弦也被汪立三運用于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
譜例3-30:《嘻游》第23-29小節(jié)譜例3-30《嘻游》第25-26小節(jié)為D宮雅樂調式。低聲部為典型的三度疊置和弦,三音為雅樂調式的變徽音,其中低聲部的E音與高聲部中的D音形成大七度音程,并將上方的音樂旋律與三度疊置和弦相結合,可以看出汪立三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有意使用具有色彩強烈的下屬七和弦,形成了賦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音樂旋律。
在23-26小節(jié)中,低聲部旋律線條以G-F-E進行二度級進下行的連接,將生動活潑的音樂情緒過渡轉化為舒緩閑適的音樂情緒。
譜例3-31:《夢》第1-3小節(jié)《夢》第1-3小節(jié)(見例3-31)為C宮調式。其中1、3小節(jié)前兩拍與低聲部上方形成三度疊置的轉位主三和弦,后兩拍為原位屬和弦。左手聲部屬音(G音)的持續(xù),使其1、3小節(jié)低聲部的功能特性兼具主功能與屬功能的特性。
汪立三在作品中運用疊置三和弦,不僅具有鞏固調性的功能性作用,也襯托了高聲部的旋律音響,形成動靜結合的音響效果。優(yōu)美的旋律不禁引人遐想,作曲家是否夢回童年的小伙伴與美好時光,而后將音樂旋律與其夢境相結合,創(chuàng)作此作品。2、省略音和弦在和弦中省略某音,將原有的三度結構和弦轉變?yōu)榫哂形迓曁匦缘暮拖遥瑒t為省略音和弦。[21]省略音和弦在五聲性七聲調式基礎上進行建構,會出現“小三度間音”或五聲骨干音建構的和弦,故汪立三在和聲與旋律的結合中,將某些三度結構與五聲性七聲調式的矛盾沖突,采取一些“臨時措施”(省略音)來避免沖突,但這些“臨時措施”不具有基礎和弦結構的意義。
下一篇
極品鋼琴老版本,極品鋼琴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