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至今100天,人們從單調枯燥中尋找生活樂趣,居家隔離也精彩
文/世新說
封城在家練器樂,百日成就“二胡演奏家”
武漢封城百日,居家隔離單調枯燥,人們由驚恐懼怕逐步走向平靜淡然,并創造條件活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不少人還修煉成“家”,成了作家畫家等“專家”啦!
武漢封城至今已整整100天。先是1月23號至4月8號共76天,近千萬武漢人都呆在家里,一種恐懼憂郁的陰云籠罩在人們心頭,人們在漫長的居家隔離中打發著空寂無聊的生活。自4月8號至今天五一節又是24天,年輕人不少復工去了,年紀大的人還得關在家里,等待著春暖花開,期待著云開霧散,希望新冠疫情快一點結束。
在這一百天里,人們呆在家里做什么?據我了解,很多人的居家隔離生活很豐富很高雅,本來很枯燥無味的封城生活,卻過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人們有的進行家庭式健美健身的,有的吊嗓子唱歌唱京劇,有的學拉二胡吹嗩吶,有的讀書寫作畫畫練書法……他們專注于某個方面的技藝,趁著封城在家,勤學苦練,精益求精,其中很多人都有所作為,獨領風騷,幾乎成了各自領域的“專家”。
筆者了解到,他們有的在某個方面有點基礎,平時工作太忙無暇顧及,過去的一點技能基本上歸零了;有的完全沒有基礎,只是在某個方面有興趣,總想興之所至試試身手。這次有時間有機會從頭再來重操舊業,操練起自己感興趣的技藝,既可以豐富單調的封城生活,又可以打發無聊的居家時光。
把家里的餐桌拼成乒乓球臺,百日成就“乒乓球健將”
我的一位同行兼鄰居,曾是一位中央級報紙駐湖北記者站站長,工作能力相當強,寫得一手很棒的通訊文章,退休后也閑不下來,繼續在新聞出版機關幫忙審讀報紙。他直爽真誠,生活簡樸,一般沒有什么愛好,平時書生得近乎迂腐,基本上與時尚生活沾不上邊。這次封城在家,沒有工作干了,但他卻閑不下來,在家里把幾張桌子組合起來,拉著老婆打乒乓球,每天都不間斷。他喜歡琢磨球藝,研究打法,天長日久,他的球技大有長進,據說夠區級以上業余選手水平。
我的一位老鄉兼同事,由行政機關調到報刊集團擔任一個期刊主編。他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娛樂,每天家里單位兩點一線,唯一的業余活動就是每天暴走。他身材高大帥氣,略有點胖,為了減肥他得每天暴走兩萬步。武漢封城之前,我從微信運動同步里看到他每天步行數據直咂舌。這次封城在家,我想他沒地方暴走了,但他的微信運動數據基本上沒減。于是我微信給他,他說每天就在家里圍繞餐桌轉圈子,就像驢子磨面一樣,一直在那個小圈子里步行近兩萬步。我的娘呀!根據他的高個長腿測算,每天應該有15公里以上。另外,他有京劇基礎,學生時代就上過舞臺,工作后就把那京腔京韻扔到爪哇國去了。這次封城在家,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他就把家里當歌廳,每天吊嗓子練唱京劇,聽他發到群里的音頻,我同樣驚訝了,抑揚頓挫,有板有眼的,還真有那個京腔京韻的味道,完全可以重登舞臺了。
家里成了練功房,百日成就“二胡演奏家”
我的一位報刊傳媒集團的好友,曾先后任綜合辦公室和數字出版部負責人。他精明能干,善于溝通,多才多藝,動手能力很強。他不是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卻很懂計算機,對網絡和新媒體運營很熟悉。平日里我在數字出版和新媒體技術方面有什么不懂,常常向他請教。他還特別喜歡游山玩水,常常自費去國內外旅游,而且不是跟團游,而是自由行旅游,甚至去國外也是如此。前年去馬來西亞旅行,特地租了一臺車,自駕游遍蘭卡威島。這次武漢封城,我想他是閑不住的人,居家三個多月,難道一直呆在網絡上嗎?前天電話聯絡,他告訴我他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除了侍弄新媒體,步行健身,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二胡上。這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們多少年在一起,從來沒聽說他拉過二胡。這次聽他的二胡音頻,真的很專業,差不多成二胡演奏家了。我很有些感慨,我小時候就喜歡學拉二胡,也有一定基礎,上大學參加工作后,就把這門手藝丟到九霄云外了。這次全國性的居家隔離,也應該有機會重操舊業豐富生活呀!
居家隔離練書畫,百日成就”書畫家”
我有個朋友曾經是一所著名大學的黨委書記,退休后從“白丁”開始學習作畫,封城以來他就專注于學習中國畫,現在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他是行政干部出身,早年在省委大院從事人事工作,到高校后一直從事黨務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期的職業所致,他政治原則性很強,平時說話寫文章都正正規規的,幾乎沒有多余的話,根本沒想到他有什么藝術細胞。他從開始學畫起,時不時給我發來他的習作,讓我點評與“指導”,最初的作品真的不敢恭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畫作越來越成熟了,特別是武漢封城以來,他發來的畫作一幅比一幅讓人刮目相看。昨天我又收到他的一幅近作,是一幅山水風景畫,淡逸勁爽,筆酣墨飽,鳶飄風泊,水墨軒淡,山清水秀,致密有致,實乃畫中佳品。我回復他說,書記真厲害!你的畫作越來越有水準,完全可以作為收藏品了,你這封城生活很充實很豐富很有收獲啊!
居家隔離出佳作,居家隔離出”國畫大家”
我還有一位資深傳媒人朋友,剛由《知音》傳媒集團高層退下來。他的人生經歷豐富,見多識廣,文字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這次封城在家,他鼓搗出兩個“東東”,堪為全國罕見。一是以詩歌的形式寫回憶錄,名曰《詩憶人生》,大約20多萬字。別以為是《詩意人生》,詩意人生大家都可以寫出來,而以詩歌敘寫充滿坎坷也充滿詩意的人生經歷,這在全國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吧!二是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上發布他自己拍攝制作的視頻作品,特別是開辟一個《爺爺帶孫》視頻直播專欄,自己親自出鏡,親自解說,系統生動的講述爺爺培育5歲孫子健康成長的經驗。在頭條號西瓜視頻上談育兒經驗的很多很多,但你見過爺爺培育孫子的直播專欄沒有?應該沒有,應該是全國首創,我很佩服他,也為他有這樣豐富的封城生活而驚嘆。
封城生活雖然單調枯燥,同樣可以活出人生精彩
我還有一個同事曾任一個全國性中文核心期刊的執行主編,長年累月涉獵的是很專業很枯燥的理論文章,從來沒見過他能寫新鮮活撥的詩歌。這次我看到他不時在微信群里發布詩作,都是反映這次封城在家的感慨,詩中充滿了對政府組織抗疫的積極情緒,詩作充滿正能量,很有水平。其中有一首《宅家有感》,我覺得很有意思。“武漢發生新冠病毒于1月23日封城至今已三月矣。
自從政府說封城,
百日未曾出家門。
憑欄細看風飄絮,
倚窗興聽鳥來鳴。
吃喝拉睡室中作,
琴棋書畫網上尋。
好友視屏不相認,
福娃原是老童生。”
該詩在微信群發布之后,武大一位著名思想政治教育教授即歩其韻和詩一首,詩名為《手舞足蹈慶升平》。“今晨讀到“宅家有感”詩作,受益良多。特奉和一首,以示回報。
為抗新疫封江城,
擁護黨政決策精。
三月書中驅寂寞,
百日網上尋開心。
喜聞前線傳捷報,
樂見沙場除瘟神。
待到三鎮解封日,
手舞足蹈慶升平!”
難忘庚子年的這個冬春,難忘封城居家隔離的這段日子,有過百日抗疫的這段經歷,什么艱難險阻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