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獨奏春江花月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獨奏春江花月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是C調,用1 5弦演奏,就是說二胡內弦定C 外弦定G,用1 5弦演奏,有些演奏家曲子中間會有一些不同,版本都是這個,都是用這個弦拉的,只是演奏家風格的一些差異 。
拓展資料: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最初只用琵琶演奏,隨著時代變化,演奏樂器逐漸變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琵琶,古箏,中阮,蕭,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魚,碰鈴,笙等。
拓展資料
《春江花月夜》又稱《夕陽簫鼓》,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遠,樂音悠長。后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潯陽琵琶》或《潯陽曲》,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表現人民熱愛祖國之情。
《夕陽簫鼓》的曲名最早見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樂器只是琵琶,后來又被移植為古箏曲。 但現在聽到的大都是民樂合奏的,樂器如下 : 琵琶,古箏,中阮,蕭,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魚,碰鈴,笙
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有點兒憂傷,可能是我聽二胡演奏家閔惠芬老師的的二胡曲感動著自己的原故。又有“瞎子阿柄”(華彥鈞)的“二泉映月”的印象太深,聽著聽著會感傷,總覺得二胡可能帶給我們的就是悲哀。
我是通過聽上海音樂院的閔惠芬老師拉的二胡曲,多數都略顯不亢奮狀態,曾經我也學過二胡,不過都是初始階段的練習方法,彈奏的曲目是“文革時期的紅歌”,其實并不設計曲風曲目。
只是比較適合悲情一些的感覺,樂器演奏和伴奏完全不同,如果是演奏那就選“二泉映月”類似的曲目,還有激奮一些的“賽馬”和“萬馬奔騰”等,如果是伴奏或合奏什么曲目都很好。
(圖片來源網易云~“長相思”演奏者:黃江琴、付娜)
前段時間我總聽“長相思”,是古箏演奏和二胡演奏的對話感覺,雖然是用樂器的表達,更像是二個人在交談,循環了無數遍,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必須看心情,高興時就拉快節奏的,情緒低時就拉慢節奏的,用它表達心境恰到好處即可。
首先更正一下,由于二胡無法拉出歌曲的歌詞,即便是同一首歌曲用二胡演奏出來后,就變成了沒有歌詞的“樂曲”,而不再是“歌”!
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三個方面:
1.二胡本身的音質就比較好聽。
2.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
3.演奏的樂曲本身就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
三者缺一不可!
先說說二胡本身的音質。
假如二胡本身的音質很差,即便演奏水平再好,選取樂曲再好聽,演奏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聽。
說說二胡的演奏水平。
只有當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能表達出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才有可能會好聽。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獨奏春江花月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獨奏春江花月夜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