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問:孤獨是什么?
泰戈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02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一個溫度恰好的下午,我和男友從新華書店里出來,準備去往古城,然后偶遇了一把二胡。也許是天意吧,我在踟躕于人生道路之時,見到了這一幕。
那是一個將近花甲之年的老人,身穿了件藍色薄襯衫,背影略顯清瘦,他安然地坐在一把四方凳上,腿上架著二胡,手里拿著琴弦,就那么若無旁人的拉著他的獨奏曲。
若不是身旁川流不息的車輛和除草機的轟鳴聲提醒著我,我還以為自己自己置身于某一個藝術殿堂一般。
身旁的機器轟隆隆地作響,車笛聲也時不時嘀嘀嗚嗚,可他偏偏一副置身于嘈雜之外的專注......實在令人佩服。
平時的我也不是一個很懂得欣賞傳統文化的人,所以我并不清楚他是不是聲名遠播的曲藝大家,但看著他清瘦的背影,我卻深刻的體會到他的孤獨。
一位二胡演奏者攝/郭家小公子
他把二胡拉的震天響亮,也只有除草工人的機器聲與他和鳴;
他把二胡拉的委婉凄切,也只有車道上的笛聲嘀嗚地間奏。
在場的唯一觀眾也許只有我這個并不怎么懂得欣賞二胡的闖入者,是的,我把自己稱為闖入者,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偷窺一個老人孤獨的世界。
其實一開始,我是不理解的: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選擇在喧鬧的馬路邊練習曲目,無視車笛聲,無視機器轟鳴,無人喝彩,仍日復一日地堅持,為什么呢?
那是因為他已經懂得如何跟自己相處,也已經學會了如何獨處,如何享受孤獨,利用孤獨。
而往往這樣的人都是很優秀的人。
一位二胡演奏者攝/郭家小公子
后來,我矯情地為他寫了一首詩,謹以此紀念及感謝:
偶遇一道清瘦的身影,
于馬路旁,
于荒草邊,
四方凳和藍色薄襯衫,
一位老人手拿二胡拉著琴弦。
琴弦張弛間,
除草機在瘋狂嘶吼,
車道的喇叭也在糾纏不休,
一位老人若無旁人的拉弦,
聲音響亮,
似要道盡人間滄桑。
突然,二胡失了聲,
機器轟隆,車笛嗚嗚,世間嘈雜瞬間入耳,
看客的眉頭蹙了又蹙,
片刻后,頁面落,弦音起,
看客眉頭又蹙,
徒然地在心底向清風乞求,
清風啊,清風,
勞煩你為他翻曲譜。
03
人生于塵世,總不免沾染世俗。
梁實秋說:只有神仙與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
是的,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孤獨是可怕的,他們害怕在惶惶不安中迷失自我,所以他們才需要三五成群,孤朋狗友。
因為孤獨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常態,有人多些,有人少些,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布公地談心心、聊聊天,然后獲取認同和理解。
當人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后,才不會覺得孤單。
可為了獲得這些,我們付出了成倍的時間和精力,也僅僅是得到了一句來自他人的
“是的,我理解”
“對啊,他怎么能這樣”
“真的,我明白”
前段時間聽了王源的《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特別喜歡里面的一段歌詞: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
面對其實只有一個人
一個人在夜里哭著
哭到頭痛直到睡著
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呀
覺得虛偽你逢場作戲
我一直都會記得一句話
強大到無往不利
沒有誰的人生永遠喧囂熱鬧,你要學會一個人獨處,學會直面孤獨,利用孤獨。
04
《夏目友人帳》有一句臺詞:“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于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里可以進行的最好的游戲。”
縱觀歷史,有一些人就是在你所害怕和抵觸的孤獨中逐漸成長、強大、優秀,那耀眼的輝煌成果讓任何一個敢直視的人都被灼傷。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后寫《國語》,司馬遷遭宮刑后著《史記》;
沃爾特?雷利爵士被關在倫敦塔等待死刑時寫出了《世界史》;
梭羅在最荒涼的瓦爾登湖邊隱居,過著原始生活,在孤獨中寫出了經典之作《瓦爾登湖》;
梵高在孤獨中創作了世界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作《向日葵》、《農民》等;
貝多芬在無聲世界里獨奏,為后人留下了眾多不朽的樂章。
是他們讓我清晰地認知人生,人生就是在得到與失去中來回選擇。
你選擇在孤獨中成長,時間將回饋成就于你;
你選擇在喧囂熱鬧中消遣時間,未來也將后果呈現于你;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以后的人生。
05
叔本華說過: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我不想庸俗。
我要優秀。
如果優秀需要最頂端的孤獨——自律,那我就孤獨;
如果優秀需要努力的孤獨——奮斗,那我就孤獨;
如果優秀需要與眾不同的堅持——強大的信念,那我就孤獨。
不要羨慕熱鬧街道上的人群,也不要害怕孤單的寂寞,孤獨是我們最好的成長期和增值期,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優秀的自己,擁有一個閃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