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經典獨奏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二胡經典獨奏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劉天華 二胡曲《月夜》《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劉北茂 二胡獨奏曲《漢江南》《前進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緬懷》《流芳曲》《迎朝暉》阿炳 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梁云江 二胡曲《木蘭隨想》 劉文金 二胡與鋼琴《豫北敘事曲》《三門峽暢想曲》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
1、《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風靡全國。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2、《賽馬》
《賽馬》是黃海懷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系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得惟妙惟肖。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蒙古族牧民歡慶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會拉不一定說明水平就高。因為大部分人是閑余時間的個人愛好,并非從事專業的二胡手,因此以會拉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勤學苦練上檔次的。但凡會拉二胡的,也要在掌握基礎上學幾首拿手的名曲以展示自己的水平,因此會拉名曲不一定水平就高!
你問的這個問題太籠統了啥叫會拉啊?
用樂起演奏要看表現力,理解樂曲的快慢,感情,等因素,如果只是因準,拍節,能不間斷的拉下來,我認為不叫會拉。必須把樂曲的表現力拉出來,尤其是名曲的個別音符的處理上是否到位。所以就有曲子的級別之分,比如“二泉映月”是10級,良宵是4級,江河水是7級……。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華彥鈞(~)又名阿炳,江蘇無錫人,自幼隨其父華清和學習各種民族樂器,13歲已學會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種樂器,18歲時已被公認為技藝杰出音樂人才。華清和死后,華彥鈞經常同民間藝人交往、交流、切磋,不僅使演奏技能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時期他學習、接觸和掌握了大量的不同風格的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這對他以后的音樂創作以及演奏風格的形成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經典獨奏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經典獨奏曲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