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賽馬教學調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二胡賽馬教學調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胡曲《賽馬》就是描寫賽馬時駿馬奔馳,賽馬手興高采烈一爭高低的情景。 《賽馬》 黃海懷創作。樂曲分為兩部分,一是描寫眾馬奔騰、奮蹄疾馳的。先是奔放、熱烈地[引子],由附點長音與16分音符短音相協,渲染了賽馬場面熱烈歡快的氣氛: 緊接著的旋律是以堅定的4分音符長音與上述緊促的節奏音型相對比,這兩個部分連起來,一氣呵成演奏,構成樂曲羽調式的第一主題: 二是表現賽馬場上賽手們心里歡唱性的第二主題。這四個樂句整齊而分明,仍采用羽調式,像是賽手們心里哼唱著歡樂的歌兒,愉快而緊張地進行著賽馬: 這個是很激烈、明快、激動的曲子,表達了很多馬兒在一起奔跑。 沒有什么特別的思想感覺,就是一種賽馬比賽。
雙弦顫滑法及內弦連頓下滑法
在描寫草原奔馬題材的樂曲中,常會有模擬駿馬嘶鳴的段落,如:《戰馬奔騰》、《奔馳在千里草原》、《草原新牧民》等。
模擬駿馬嘶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雙弦顫滑法,其奏法是:將右手中指放于弓外,與食指一起勾壓弓桿,使弓桿摩擦外弦,同時用無名指向里勾弓毛,使之摩擦內弦,由此來演奏雙弦;或以中指和無名指彎曲,向下(向琴筒方向)勾壓弓毛,將弓毛壓成扁狀,使其能同時摩擦內外兩弦,以此來演奏雙弦,這兩種奏法由演奏者自擇。演奏時以右手拉奏雙弦,左手于極高把位,用一、三指做三度顫指下滑音,這種方法要注意的是:
①弓毛貼弦要緊,發音須略帶噪聲;
②左手向低把位顫滑的速度不要過快,幅度也不需太大,顫滑的同時手指還可快速地上下抖動,此方法一般用來模擬群馬的嘶鳴。
另一種是內弦連頓下滑法。其奏法是:左手二指或三指由高把位以一個上滑音滑至極高音,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向里緊勾弓毛,貼緊內弦,在左手上滑的同時由中弓拉至弓尖;接著左手作小幅度的下滑音,右手配合以內弦推弓的快速連頓弓。演奏時注意右臂需要保持較為緊張的狀態,弓毛一定要緊貼琴弦,以發出「格、格、格……」的噪聲,這樣才能奏出逼真的效果,這種方法通常用來模擬單匹馬的嘶鳴聲。在樂曲中,這兩種奏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起來使用,其舞臺演出效果非常好。
《狂野飛駿圖》是陳軍新近創作并演奏的一首二胡獨奏曲。該曲以濃彩重抹的潑墨畫卷,描繪了游牧民族的狂野以及萬馬奔騰的雷霆之勢,就像一大杯烈酒灌喉,給人以無比酣暢震撼的感覺。該曲有別于傳統二胡曲,由銅管、木管及多重打擊樂器等管弦樂隊伴奏,營造出強烈的音效動感,使一向感覺柔弱的二胡表現出了十足陽剛的性格。
用“和弦”奏駿馬嘶鳴
二胡中的“和弦”胡友們可能都知道,但在實際運用中并不多見,最近與朋友的一次交流中,探討了馬叫的方法,感覺用“和弦”演奏更為逼真,方法如下:
1.拉弓,此時不用“和弦”,左手從外弦中部快速下滑至高音區;
二胡馬叫怎么拉好聽?
你注意觀看陳軍和高韶青等大師拉《賽馬》,巜戰馬奔騰》以及《奔馳在千里草原》等曲中,因為描寫的北方草原騎馬風格的曲子,二胡就以此模擬幾聲馬叫,有人模仿得唯妙唯俏,有的人怎么學都不行,因為有兩種馬叫,一種是賽馬中的單馬嘶鳴,到了沖刺后由于騎手手拉繮繩,馬的兩前蹄通常高抬就叫,這里就只能模擬單馬叫,弓毛只擦內弦。而群馬嘶鳴要用雙抖弓顫滑。
1??單馬嘶鳴
左手三指從千斤至琴碼1/2處下方浮在弦上迅速向琴筒滑至2cm處(三指與琴筒距離近就是小馬聲,反之老馬聲),這時產生的是馬的第一音,二胡發出泛音,右手是同時拉弓、
緊接著右手中指無名指要向內勾弓毛,緊貼內弦,向前做連頓弓發出咯咯咯噪音的同時,左手三指在弦上向上移動,右手臂要稍僵硬,這樣完成馬的一口氣嘶鳴。
2??群馬嘶鳴
右手持弓時將弓桿擦外弦的同時,弓毛擦內弦,食指,中指.勾弓桿,無名指勾弓毛.貼弦有力拉弓,左手三指從弦中下部滑至2cm處時,一指按弦,三指顫音向低音,反復來回,突出是群馬在不整齊的嘶鳴。
你多看看專家們的姿勢,聽聽馬嘶聲的區別!
多謝你的閱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賽馬教學調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賽馬教學調音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