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鄧建棟二胡網一枝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鄧建棟二胡網一枝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的二胡演奏家太多了!著名的有:閔惠芬(已故)王國潼,張銳,蔣才如,陳耀星,果俊明,蔣風之,劉長福,宋國生,宋飛,于紅梅,周維,鄧建棟,陳軍,孫凰,段皚皚,陳潔冰,王莉莉,汝藝,姜建華,姜克美,趙寒陽,朱昌耀,嚴潔敏,許可,劉光宇,邵琳,陳春園,楊雪,許講德,馬曉暉,馬向華,曹德維,閆國威,許慧,孫宇嶸,孔艷艷,高韶青......
我覺得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了,因為好多的作品,演奏家在演奏時都已經拋開了傳統把位的局限性,把傳統把位和新把位相結合,完美的表現音樂作品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了
因為好多作曲家,不一定是專業拉二胡的,他們在作曲的時候絕對不可能‘先想著,“這個旋律好不好換把",而主要的精力,一定是放在旋律的進行,是否能準確表達音樂的寓意?而擬定弓法指法,則是演奏家的事了。
比如二胡獨奏曲《一枝花》,是由指揮家張式業編曲,演奏家蘇安國定弓丶指法。《第一狂想曲》作曲是王建民,制定弓丶指法的則是第一個演奏此曲的演奏家鄧建棟…
◇我覺得我們的前輩,很早就把兩種把位結合起來使用了,其目的就是為了演奏起來更方便,比如《良宵》中的“7655i32"用二指去按里弦的“i", 接下來的32既順手又好聽(雖然我們無法考究,劉老先生當初是怎么樣拉的,我想應該差不多吧)這樣的例子現實中都很多…
應"地主139013636"邀答!
二胡曲是否用傳統把位和新把位混合編排指法?
答:當然可以了!
只有先了解傳統把位的和新把位的指法后,你就可以輕松編排一首生歌的指法:
1??傳統把位分五把:上、中、下、次下、最下
2??傳統把位的一指定在內外弦15、52、4 i 上
3??傳統把位一把可按出十個音階,在上把時小指不許夠音,其它把位小指都可定把夠音、
4??新的把位法以一指切把定音,一指按2,一二三四指就是2345,外弦6712、如一指移到3音上,一二三四指就是3456,外弦7123、好多琶音練習曲都有一指切音的新把位練習、
5??怎么知道曲中用了新把位?
傳統把位一指一音,如果出現了兩個不同音共用了同指,就能算在傳統把位中混用了新把位法,比如在《江南春色》第三段快弓結束轉慢速的幾節中出現了新老把位混用。
在二胡演奏中,關于把位的選擇上,只要能恰當和方便地表現旋律,從來都沒有誰限制一定要用什么把位來演奏樂曲。即使在演奏很傳統的五聲調式的樂曲時,有時候也可以離開傳統把位去獨辟蹊徑,從而使樂曲演奏出新意。對二胡演奏方法不甚了解或者少數故弄玄虛的人才會放大把位的分類。
傳統把位確實存在,過去的老藝人,拉起來我們看了覺得有點另類,但也很實用,然而老藝人拉的都是難度不高的戲曲,鄉間小調和民間歌曲。你讓他去拉閔惠芬41調的看天下勞動人民都解方,他就抓狂。現在的二胡獨奏曲指法弓法很科學,實用,老藝人是做不到的。
應"地主139013636"邀答!
什么是二胡的開放指法?什么是抹音?
"開放指法"是老的術語,二胡學習基礎入門課中很少提到的老術語,都稱同指異音,這是左手四個手指的指法之一,因為越是入門學習,知識越多,既學現在的、還要知道過去的。
學習指法不是簡單的按弦,對于四個手指的如何觸弦,著力點,腕,掌,指的肌腱運動功能象練操都有相關的指法訓練,比如訓練掌指關節運動,就要有敲擊運動訓練,關節的靈活運動就要靠肌腱的伸展收縮的靈活性,這左手按弦也分功能型和表情型。
表情型的手指要近似站立弦上,這樣對壓弦和揉弦才有力度變化,但它宜用在深情演繹上,這種指法就影響了手指的快速靈活運動。但功能型的手指型就是半握拳型,手指稍平些,這就有利于快弓快指的快板節奏,你看就這一點區別就能糾正你為何拉不快的問題,為何揉弦的手指不會運動,其關鍵就在于你的指型不對。
你注意看各個演奏家的手型都不同,
閔惠芬老師的手型都是很柔軟半握的,??
很少有張開不回縮的,宋飛老師手型也接近閔老師
,于紅梅、朱昌耀,鄧建棟老師的手指形就顯得有力度,特別鄧建棟老師的掌指關節,??下圖的手指就張開顯示力度、她的
抬指,擊弦顯得有力度,這種力度的變化就看你用在什么曲中,應有力的就要擊弦和弓毛觸弦力的配合,這才符合音樂情感的發揮。
1??所謂開放指法,說白了就是象大跨步一樣,這一步跨過了自已的邊界,這種方法在京胡的上把外弦三指音較多,還有高音板胡,這些指距音位小的,又要帶出滑音效果的,如用四指按音就不如三指,所以三指直伸按本來是四指的音,這種就可稱開放指法。
比如在《良宵》的外弦高音3和5,??就用三指伸展到5后再滑回到3,我們平時只是講三指直伸。
還有《二泉映月》的高潮段5和3就是三指,這也可稱開放指法??用15弦
這些滑指平時都用到,只是現在人不叫開放指,懂了就行。你既有興趣,這里發張評戲風格的高音板胡開放指法練習曲供你一練??你看看可悟出與二胡G調不同的指法。
過去在傳統二胡演奏技術領域部份拉法都沒有發展到開放指法。〈即打破手調與民族調式相結合的手法,>開放指法就是沒有確定的手調觀念處理旋律的特色!劉天華先就是打破了傳統手法的格式化(即用什么弦演奏〉二胡名曲〈陽光〉最早由劉天華先生移植又改成小提琴曲。這首曲轉了11次調!用的手法就是開放手法!試試?練練?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鄧建棟二胡網一枝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鄧建棟二胡網一枝花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