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二胡曲中,音頭是一種技法。雖然二胡譜中沒有特殊標記,但演奏家們會根據曲子的情感表達需要,設計哪個音需要加音頭。同樣一個音符,加與不加音頭、加強的與加弱的音頭,效果會大相徑庭。據說嚴潔敏老師在教授學生時,很重視音頭的作用。而且在她的演奏風格中音頭的功力非同一般。
自己在學練音頭的過程中,看了一些教材,卻難見到關于音頭的技法詳解,只好慢慢摸索,并在與好友交流中受到啟發,現將不成熟的認識整理如下。
所謂音頭,字面理解是:一個音苻開頭的奏法,有強起與弱起之分。強起即有音頭,強調音頭有一定的力度。而弱起,則不強調音頭增加力度。還有界乎中間的不強不弱的正常音頭。如果這個概念成立,音頭可以這樣定義,在一個音符規定的時值中:強音頭,開頭的力度大于后續音的力度;無音頭,開頭與后續的音力度沒有變化;弱音頭,開頭音的力度小于后續音的力度。
強音頭的特點是有爆發力的、短促的、與后續音相連續的重音。其奏法應有兩個前提:一是弓毛必須貼緊琴弦;二是要用手腕的爆發力。發力前手腕向左,發力時手腕要迅速向右甩動。并保持后面音符時值中的發音連續性,只有力度的減小,不能出現音的間斷。開始練習會出現噪音,但掌握了手腕的爆發力后,音頭就會強而不躁,出音干凈有力。筆者在練習中設計了一種拉音頭的意念想象:好像自己用繩子在拉一輛重車,把繩子跨在肩上,繃緊繩,悶住勁,突然一發力將車啟動,于是車就慢慢向前轉動了。把繩子繃緊,相當于弓毛緊貼琴弦。悶住勁發力突然啟動車子,相當與手腕的爆發力。車子開始不停轉動,相當于音符的不間斷運行。體會車子啟動的一瞬間的感覺,就是強音頭的效果。在《江河水》的引子中開頭第一個音,就是這樣演奏的。還有一種音頭,如《陜北抒懷》的開頭,不需要很強的音頭,以后便弱奏。但這個音頭必須有。這樣的音頭的感覺,就像手握著毛巾的一角,輕輕一帶,毛巾便被水平拖動了。毛巾在突然移動的一瞬間,就是這種音頭的感覺。如果手腕不是輕輕的“一帶”,一開始便勻速地拉動,就不會有音頭的感覺了。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練音頭的方法,不拘一格,只要通過練習,把音頭“拽”出來就達到了目的。
強音頭與重音、頓弓是有區別的。重音,一般是一個小節內,頭一拍的音符加重演奏,在這個音符的規定時值中力度沒有變化。而強音頭在音符時值中是先強后弱。頓弓的時值很短促,沒有后繼延長音。強音頭有力度變化,與后續音不能分離。
下一篇
二胡音箱不響了,二胡演奏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