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胡回轉滑音練習
回轉滑音可分上、下兩種轉滑的手法,滑行的音程一般在小三度范圍內,最常見的是本音下方二度音程內的回轉。回轉滑音時,一般虎口位置是固定在原位不能上下移動的。注:在回轉滑音中,有小二度回轉滑音,但回轉小二度的滑音的音程并不十分嚴格,即不一定是小二度。
以下分別是上、下回轉滑音的示例:
下回轉滑音
上圖為食指回轉滑音例子。一般是“5”滑至下方音“4”或“#4”音,左圖中示意的是小于小二度的回滑,這種小音程的回滑有強調本音(這里是“5”)的作用。在《全國二胡考級常用曲目學習輔導》教材中的《鄉韻》曲中有相關的專題練習。
注:在實琴上練習“回轉滑音”時,可從回滑的力度、范圍和時間細心考慮。
上回轉滑音
上圖為無名指從本音“7”向更高音位的方向滑行,并立即回轉滑行的例子,回轉的速度比前者略慢一些。
二胡大小抹音練習
小提琴琴弦下方有指板,在小提琴上演奏“半音來回滑音”和“抹音”基本上沒有區別;而在二胡上由于琴弦沒有指板的限制,所以在二胡上的“半音來回滑”和“抹音”有所區別。另外,在二胡上單方向的抹音用得較多(向空弦音方向),類似于京胡上抹音的技法。
“抹音”有大小、強弱及單向、雙向之分。以下只是從單方向、大小的角度進行“抹音”分析:
大抹音(以F調外弦為例)
一般將小三度及以上的抹音稱為“大抹音”,練習時左手食指從F調的“5”音向空弦方向抹去。食指抹音的起始點就是“5”這個位置上,當抹至空弦“3”音后,食指應稍離琴弦,在實琴上要使“3”音能聽到。
“5抹向3”和“5滑向3”的區別:
..在“5抹向3”過程中,起始音“5”,但它是個不穩定音,聲音不一定要清晰地出現,即不一定要清晰地聽到“5”音后才開始滑行。另外,起滑點的“5”音不一定是正確的“5”,它也可能是比“5”偏低的某個音。
..在“5滑向3”中,“5”和“3”音都是穩定音,一般兩個音都要清晰地出現。
注:一定要在實琴上,右手弓法的配合下進行練習。
小抹音(以F調外弦為例)
小三度以下的抹音稱為“小抹音”,半音音程的抹音是用得最多的一種。如左圖所示,是食指向空弦方向進行小二度的抹音。同樣,圖中的“4”只表示滑行的開始,而不是將“4”音完整地奏出才開始滑行,它只是滑行的起點。所以左圖的小二度的抹音要和半音的滑指區別開來。
注:起滑點的“4”音不一定是正確的“4”,它可能是比“4”偏高或偏低的某個音,這是和小二度滑音的根本區別。
二胡小三度滑音練習
“小三度同指滑指”在民樂中的使用非常廣泛,其可分為“上行小三度同指滑指”和“下行小三度同指滑指”,采用“虎口固定”和“虎口移動”兩種滑指的方式。F等調常采用虎口位置固定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小三度的滑指。當虎口移動時,那就是常見的小三度換把滑音。
有關和換把相結合的小三度滑指方式在“換把練習”欄目中舉例很多,這里不再列舉。以下三例皆是“虎口固定”的形式。
空弦小三度滑指
左圖是F調虎口定位在第二把位上。在空弦滑音中,在F調中用得非常普遍。在這種手指滑動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虎口位置的穩定。
譜中第一拍前半拍,由“5”音滑至空弦音“3”是屬于下行的小三度滑音,第二拍前半拍與其相同;而最后半拍是由空弦音“3”滑至“5”音。整個第二拍是空弦來回小三度的滑指(上、下兩個滑行的動作結合在一起)。
注:
1、譜中“3”上方的箭符是“下滑音符”,而“5”上方的箭符是“上滑音符”,注意與“上、下回轉滑音符”的區別。
2、“空弦小三度滑指”和“大抹音”有所區別,具體的分析見“大小抹音”頁面。
單指來回滑行
譜選自《二泉映月》第5小節。練習時左手定位在第三把位,由食指上、下慢進“小三度滑指”。在滑行過程中把位沒有改變。這種滑指使旋律更加圓潤。
注:在滑行時,還要注意右手換弓的平穩、圓滑,更不能有重音的痕跡,以使滑音符合樂句的要求。
小三度來回慢進滑指(連線滑指)
譜選自《梁祝》,譜中第二拍(帶“*---”號處)三個音采用無名指的“連線滑指”。這種滑指和上述相類似,能使旋律圓潤、流暢。
注:用音位棒練習是可以清楚地度量“小三度”的音程。在音位棒上對音程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后,再在實琴上練習滑音的演奏,逐漸控制滑音的快慢、間距,以及準確控制手指滑行中按指力度的變化。在實琴上練習時,運弓要平穩、無痕跡。
上一篇
二胡譜子極樂凈土(極樂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