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獨奏鄂倫春小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二胡獨奏鄂倫春小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葫蘆絲發(fā)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農(nóng)曲等民間曲調(diào)。
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其音色獨特淳樸,外觀樸實、精致,簡單易學,受到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二、咚巴拉
冬不拉又名東不拉、東布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彈撥樂器,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及中國新疆、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哈薩克族、鄂倫春族中尤其流行。
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三、馬頭琴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zhuǎn),音量較弱。
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qū)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p>
1、鼓,在民族樂隊、各種戲劇和曲藝歌舞中,鼓有震撼人心,烘托氣氛的作用。
2、笙,笙的音色清晰透亮,音域?qū)拸V,感染力強,在民族樂隊中可以獨奏、重奏或合奏。
3、塤,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相傳起源于一種叫做"石流星"的狩獵工具。
4、琴,琴常用于高級的演奏場所,是一種文化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xiàn)。
5、瑟,瑟屬于弦樂器,它的來源與狩獵的弓弦有關。
6、笛子,笛子的本義是氣體在其中滑行的竹管,它可用于獨奏、重奏或伴奏。
吹奏樂器: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制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打擊樂器: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云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 |碰鐘|鐘(漢族) |編鐘(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拉弦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獨奏鄂倫春小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獨奏鄂倫春小唱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