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場虛驚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氣溫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劇團去團場最邊遠的連隊演出。演出結束后,連隊派拖拉機送大家回家。因為天太冷了,司機駕駛員特地在拖車上鋪了厚厚的稻草,小演員們都躺在上面,身上還蓋上了羊皮大衣,非常暖和。因為蓋得很厚,一點也聽不到外面聲音。拖拉機開動了,本來應該半小時就到家的路程,怎么快一小時還沒到家呢?有個膽大的同學打開了羊皮大衣一看,突然喊道:“完了車頭不見了!”
大家慌忙探出頭來一看,掛車孤零零停在白茫茫的戈壁灘上,四周漆黑一團,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哪里呀?在這種地方呆一晚上我們不得凍死呀?”
不少女生被嚇得哭了起來……。不知哭了多久,就看到遠處射來一束燈光,慢慢地又聽到了拖拉機的轟鳴聲。“車頭回來啦!”大家歡呼起來。原來駕駛員集中精力開車,沒有顧上觀察后面的拖車,結果車頭與拖車牽引架上的插銷在顛簸中脫落了。駕駛員快到家時一回頭一看,才發現拖車不見了!便慌忙駕駛車頭回來找。看到小朋友哭聲一片,駕駛員連忙紅著臉說:“對不起大家了!”
九、師愛如山
為了保證演出成功,被選上的學生基本脫離學校,在團場,在北疆各地演出時,由樂隊的師傅們當了他們的文化老師,使他們到文化課一點沒有耽誤,真正做到了演出,學習兩不誤!
樂隊的老師們都是一專多能。他們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以外,還包攬了繁重的裝卸臺工作。他們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這些脫離課堂的孩子當文化教員。
那時他們一出去演出就要一兩個月時間。在外地演出時,每到一個地方,安排好住宿以后,兼職老師就在宿舍里教大家的語文、數學。這些學生共分為五個年級,每個年級安排一名老師。由奎屯七一中學師范班畢業的王偉,負責六年級同學的數學,王俊嶺負責七年級教學,王葉琴負責五年級……大家分工明確,各負其責。這些老師,大都是老三屆的高中畢業生。教這些小學課程那是小菜一碟,得心應手。除了課本上的內容之外,他們還教給學生們俄語等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由于老師認真教,學生們認真學,使他們在緊張的演出間隙,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干,恢復高考后,這些同學大多數考入了理想的大學。現在有很多人都成為專家、學者。比如扮演小常寶的李莉現在兵團文工團是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扮演李勇奇的丁建農,現在是國家稅務總局的大學教授。扮演勇奇媽的胡成平,現在是湘雅醫院著名呼吸科教授。扮演參謀長的林海鳴,現在是大連電視臺著名編導、節目主持人。扮演衛生員的張鳳蘭現在是新疆醫學院的教授。扮演解放軍戰士的苗慎敏、朱新玉現在是中小學的校長。扮演解放軍戰士的孫淑麗現在是有名的麻醉科醫生。扮演獵戶老常的張新生現在是著名的攝影家。扮演解放軍戰士的安子賢現在是知名的導演……。
扮演解放軍戰士的演員絕大部分都是女生!因為這時十歲左右的男孩正是淘氣調皮的時候,而女生發育早,比較聽話,因此基本功和舞臺形象都比男生強。除了兩位有名有姓的角色之外,其余的十幾位解放軍戰士都是女生。她們演出時都把辮子扎在帽子里,加上干練有力的動作表演、臺下的觀眾真還分辨不出男女。下連隊演出時,晚上住在農工宿舍里。晚上演出結束后,就排好隊,等農工們把他們領到職工宿舍。有空床還好,沒有空床的就和大人擠在一起睡覺。出去演出住招待所,也大都是男女生同住。這樣既安全又省錢。
在專業的劇團里,演員是不承擔劇務工作的。而他們卻不然,除了上臺表演之外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幕后工作。就拿林海鳴來說,第一場要上場表演,第二場就去樂隊打小鑼。威虎廳那場戲還要去換布景片。在每一幕轉場的時候,每個人負責的景片和道具,要在很短的時間里準確地安放到位。這對于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些老師們不僅教會了同學們演戲。在生活中更像父母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他們。外出演出是集體生活,老師們教會他們怎么疊衣服、整理服裝,一招一式地教會他們洗衣服、刷鞋子、洗襪子。有的孩子不會刷牙,老師就買來牙刷、牙膏,手把手地教他們。當時候外出演出住的招待所條件都很差,老師都盡量把最好的床位讓給孩子們。
有一次到托里縣演出,住在縣招待所,到了晚上不少的孩子在哭鬧。老師問:“怎么了?”孩子們回答說:“身上癢,睡不著覺!”老師打開燈一看,哎呀,床上爬滿了虱子、臭蟲!老師當即讓大家起床,幫同學們抖床單、捉虱子、抓臭蟲。后來為了不把虱子、臭蟲帶回家,老師們還燒了開水把他們的衣服全部燙了一遍。
每到吃飯的時候,老師總是把他們桌上的僅有的一點細糧和肉菜端給同學們。有人問起,他們說:“孩子在長身體,更需要營養。”
因為長時間連續演出,幾個主要演員的嗓子出現了充血、嘶啞的情況。老師們到處尋醫問藥、含碘片、胖大海成了他們這幾位同學每天的“口糧”。還不知在哪弄來了中藥偏方給他們熏嗓子。謝明光老師有一個泡著胖大海的大茶缸,里面裝著主要演員每次下臺后的救場茶水。有一次林海鳴意外地發現,這個大茶缸里增加了菊花、雞蛋和白糖,真讓他喜出望外,這哪是一缸普通的茶水呀、分明是謝老師對同學們發自內心的疼愛。?
那時候新疆還沒有柏油馬路和大客車,外出時大家不是坐在是大卡車的車廂里,就是坐在拖拉機的拖斗里。老師們總是坐在車廂邊上,把同學們圍在當中,用他們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同學們的安全。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老師們毫不猶豫地沖在最前面。記得有一次在獨山子演出,開場前有人突然跑來,說:“大街上有兩派武斗打起來了!還動了刀槍!老師們立即決定,停止演出,立刻撤離!由于事發突然、時間緊迫,我們孩子小行動遲緩,危險就在眼前。緊急時刻有位老師大喊一聲:“背上孩子撤!”于是在場的老師和工人立刻把自己身邊的孩子都背在肩膀上,迅速穿過險象環生的武斗現場,把孩子們送到了安全地帶。
老師是溫柔的,有時也是嚴厲的。有一次,劇團去天山深處八音溝的部隊慰問演出,途中經過一段險峻的盤山公路。走著走著,山上的一塊大石頭連帶著泥沙滾落下來、落在汽車后。孩子們全都嚇得大喊大叫、有的甚至哭了起來,有人還拍打著駕駛室車頂大喊;“快停車!快停車呀!!”
司機沒有搭理他們,依然駕駛著汽車迅速脫離險境,一直到安全的地方才停了下來。司機氣得滿臉通紅。
謝明光老師馬上把大家趕下車集合起來,大聲罵道:“找死嗎?不要命啦?!亂喊亂叫什么?!這么危險的地段能停車嗎?!你們這樣大喊大叫,會干擾司機的注意力,不懂嗎?!真是一群笨蛋!!”
2016年8月謝明光老師夫婦(左四、五)重返新疆與部分小演員合影
樂隊與美工老師合影前排由左至右蔣篤軍(燈光)謝明光(司鼓)丁圻威(手風琴)莫家鵬(小提琴)
后排王偉(樂器竹笛)吳懷義(二胡)王俊嶺(京胡)魏光建(美工)
師領導接見小演員們
大家膽怯地靜靜地聽著,其實他們都明白,謝老師的罵聲中充滿了對同學們父母一樣的愛。真是師愛如山啊!
講述者林海鳴男祖籍山東1958年生大學文化原大連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整理者王永慶男籍貫甘肅1952年生大學文化原新疆兵團一三三團政治處副主任
采錄時間地點2022年11月10日于上海市
流傳地區石河子墾區車排子墾區塔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