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春江花月夜二胡簡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春江花月夜二胡簡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改編自琵琶曲《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tǒng)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樂譜最早見于鞠士林(1820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1895年編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
表演唱 《春江花月夜》 1929年沈浩初在編《養(yǎng)正軒琵琶譜》時,曲名叫《夕陽簫鼓》。
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jù)《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
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后,又經(jīng)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nèi)外聽眾珍愛。
它的題目每個字都是獨立的景色,即“春”“江”“花”“月”“夜”,所以應該是寫于春天的。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tǒng)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樂譜最早見于鞠士林(1820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1895年編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
樂曲通過委婉質(zhì)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特色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細致地描繪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發(fā)出對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于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詩中盡管不無人生苦短的傷感,然而讀來輕曼如煙,悠悠惆悵中還交織著對生命的依戀,對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已”、得以與明月長久共存相伴的一絲欣慰;盡管也有夫婦別離的哀愁,但是寫來柔婉似水,綿綿相思中飽和著“借明月寄相思”的脈脈溫情,含蘊著對重逢的美好企盼。
從表層看,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顯示了景物與人情的乖背;明月長在而人生不再,則展示了宇宙與人生的矛盾。但從深層看,“借明月寄相思”又顯示了人心與自然的和諧,而“人生代代無窮己”與“江月年年望相似”,則展示了生命與宇宙的同一。作者對天人關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窠臼,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這即體現(xiàn)了詩人本身對生命意義的深切體認和對天人關系的深刻認識,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天人一體同仁”的傳統(tǒng)精神。
長江之歌、草原之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春江花月夜都是男生曲目。
《中國藝術歌曲100首》在國內(nèi)首次以簡譜、五線譜、鋼琴伴奏對照排列并配樂隊伴奏帶(碟)的形式,將100首久唱不衰、膾炙人口的中國優(yōu)秀藝術歌曲結(jié)集出版。其顯著物點為收錄的歌曲精而全、涵蓋面廣、可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其最大優(yōu)勢為收錄的100首歌曲每一首都配有樂隊伴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春江花月夜二胡簡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春江花月夜二胡簡譜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