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一般都采用五度關系定弦,稱之為五度定弦法,即內外弦之間為純五度音程關系,現代二胡定弦的音高,以國際公認的標準,內弦為每秒振動293.66次的6音,外弦為每秒振動440次的a音。如定成(d1、a1、c1、g1、g、d1、a、e1)或(e1、b1)。
在演奏某些地方色彩的樂曲或戲曲時,除了五度關系定弦外,也有定為純四度關系的。在個別場會甚至有八度定弦的。
二胡的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弦和52弦通常稱作基礎定弦,應用也比較廣泛。
五種常用的定弦
五種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和52這兩種定弦通常稱作基礎定弦,屬于按把法,應用也比較廣泛。其余三種定弦屬于切弦法。原把位按音,是指左手虎口在千金稍下一點地方持住琴桿后,四個按指所能控制的包括兩個空弦音在內的第一把音位。學習拉奏必須要先從原把位學起,因為每一種定弦的原把位按音是其余把位按音的基礎。確定一首樂曲采用什么定弦拉奏,首先應著眼于樂曲的最低音。
1、15弦
15弦即內弦為“1”,外弦為“5”的定弦。它是五種常用定弦中最易入門的一種定弦。在一般情況下,凡是最低音為“1”的樂曲都可采用15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反二黃”一般就用15弦來演奏。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咽15弦奏出樂曲的調高就是“1=D”;在民間音樂中,15弦的按音手法稱作“小工調”。
2、52弦
52弦即以內弦音為“5”,外弦音為“2”的定弦,凡是最低音為“5”的樂曲一般情況下都適合用52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二黃”一般采用52弦。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52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G”,在民間音樂中,52弦的按音手法稱作“正宮調”。
3、63弦
63弦即以內弦音為“6”,外弦音為“3”,凡是最低音為“6”的樂曲一般都適宜用63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西皮”一般情況采用63弦。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63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F”;在民間音樂中,63弦的接指手法稱作“六字調”。
4、37弦
37弦即以內空弦音為“3”,外空弦音為“7”,凡是最低音為“3”的樂曲都適宜用37弦來拉奏。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37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B”,在民間音樂中,37弦的按音手法稱作“上字調”。
5、26弦
26弦即以內空弦音為“2”,外空弦音為“6”的一種定弦。凡是最低音為“2”的樂曲都適宜用26弦來拉奏,京劇音樂里的“反西應”也適宜用26弦的拉奏手法來處理。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26弦拉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C”,在民間音樂中,26弦的按弦手法稱作“尺字調”。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的山歌和陜北的一些民歌,其曲調風格別具一格:前者高吭明亮,后者深情親切。從調式音階的角度去看,這類樂曲多屬商調式。有些樂曲的最低音也是“2”。對于這些樂曲,采用26弦來拉奏是最恰當不過的。
其他特殊定弦
但也有一些樂曲的定弦較為特殊,其不同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
①內外弦之間的音程關系不同。二胡除了五度定弦法以外,還有四度定弦法,即內外弦之間為純四度音程關系,如蔣才如創作的《憶親人》、張寄平創作的《慶豐會上活今昔》、盧小熙改編的《贊歌》等都采用了四度定弦法。這種定弦法是吸收了墜胡等地方特色樂器的特點演變而成的,所以演奏起來極富地方風味。在孫文明的作品中,還有采用八度定弦法的樂曲,如:《送聽》、《人靜安心》等,用這種定弦法演奏時,聽起來好像一高一低兩把二胡合奏似的,富有一種特殊的效果,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獨特的創造性,但這種定弦法在其它樂曲中極為少見。
②定弦的音高標準不同,如著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的定弦音高,其內弦為每秒振動196次的g音,外弦為每秒振動293.66次的d音:劉文金創作的《長城隨想》的定弦音高,內弦為每秒振動261.63次的c音,外弦為每秒振動392次的g音,等等.
二胡的音域達三個八度,但在一般的樂曲中,則很少超過兩個半八度。
二胡音色剛柔多變,有精巧靈活的性能,有豐富的表現力,適于演奏各種復雜的音調,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在民族樂隊和民間絲竹樂隊中,常常擔任主奏的角色,通常在中、小型民族樂隊中使用2——6把二胡,而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則有10——12個席位。它除用于獨奏、合奏外,也是評劇、越劇、滬劇和粵劇等地方戲曲和說唱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被稱為“主胡”或“正場胡琴”。
二胡的定音、定弦、弦法、轉調有多種方式,除了通常的五度定弦外,還有四度定弦,一般愛好者只要掌握常用的幾種就行了。看看二胡的五度定弦的關系表。
上一篇
如何選購二胡弦,如何選購二胡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