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甘肅慶陽民歌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甘肅慶陽民歌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皮影戲(羅山皮影戲),河南省羅山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河南羅山皮影戲系由古代中原影戲逐漸演變形成,其唱腔音樂蘊涵有江淮地區民間音樂的元素,演唱時真假聲轉換自如,呈現出高亢明亮、委婉動聽的藝術風格。其唱詞詼諧幽默,體現出江淮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羅山皮影戲歷代相傳的劇目有416個,其中經常演出的有231個,多取材于古典文學名著。羅山皮影戲的活動范圍較為廣闊,常在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演出。
2007年2月6日,羅山皮影戲經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皮影戲(羅山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冀南皮影戲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冀南皮影主要流布于河北邯鄲多個縣區。
冀南皮影戲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冀南皮影戲是宋代中原皮影戲重要的嫡脈,它與河南皮影有著重要聯系。
冀南皮影造型古樸,雕繪結合,造型體制簡練,體現著我國皮影戲的早期風貌。冀南皮影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是口傳心授,對白幽默風趣,非常口語化,表演起來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樂器。樂隊配有板胡、二胡、悶笛、三弦、嗩吶、笙等樂器,現在又配上了電子琴。武場配有板鼓、戰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镲、小镲、馬號、梆子等。冀南皮影戲班社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習俗,基本上體現了原生態皮影戲的表演形式。
1.中國皮影之鄉——慶陽環縣。
2.慶陽環縣皮影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參加過多個大獎賽,為祖國贏得了榮譽。2002年6月9日,中國民俗學會正式命名環縣為“皮影之鄉”。
3.慶陽皮影歷史悠久。清末民初的皮影藝人解長春在皮影的制作和演唱諸方面,作了大膽的改進,給古老的皮影藝術以新的生命。解長春的傳人,繼承發展了解氏皮影藝術,使得這個古老藝術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1987年,慶陽皮影戲曾應邀出訪意大利,在羅馬、米蘭、威尼斯等十三個世界文化名城演出,外國朋友稱贊演唱者為“來自東方的魔術般的藝術家”。同時贊嘆:“中國農村了不起,真不愧是文明大國”。
2007年環縣道情皮影再次應邀出訪歐洲四國、參加了德國、奧地利舉辦的“國際木偶皮影節”并進行了精彩演出。
慶陽皮影藝人把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藝術風采展示給世界,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甘肅慶陽民歌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甘肅慶陽民歌二胡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