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獨奏曲有哪些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二胡獨奏曲有哪些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過去(大約以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為界),一提起“十大名曲”,基本上不是指小提琴的世界十大協奏曲,而是指《劉天華創作曲集》中的十首二胡獨奏曲。
胡琴類樂器自宋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多種定弦的胡琴在民間應是早成氣候的事情,只是從未被系統化、專業化、理論化而已。
二胡的專業化始于劉天華,他將這一散落民間,用于伴唱、行乞、自娛自樂的不起眼的樂器,發展成一個民族的獨奏樂器,二胡自此開始正式步入中國樂壇!
“二胡啟蒙《良宵》始”。就是說,那時候學習二胡沒有系統教材(劉天華創造性地編寫了47首練習曲,開了二胡教育的風氣之先),大家一學二胡,自然就到劉天華的這些曲子里找(阿炳的事情另文再談)。而這十首二胡獨奏曲中,《良宵》的篇幅最短,技術也容易上手,而且還是1-5弦,最適于入門級的初學者。《良宵》從普及率上說,堪稱劉天華二胡作品的代表作。然而,劉天華其他二胡作品的風格是多樣的,技術也更豐富、更多創造性。茲將劉天華的二胡作品羅列如下:
1.病中吟,2.月夜,3.苦悶之謳,4.悲歌,5.除夜小唱(即《良宵》),6.閑居吟,7.空山鳥語,8.光明行,9.獨弦操,10.燭影搖紅。
因為我本人是研究劉天華的,不能說“最喜歡哪一首”,就依“學術”的角度向大家推薦一首一一《光明行》。
下面從我的音樂專著《二胡演奏藝術》(上冊)中有關《光明行》的文字部分摘錄一段,以饗讀者:
《光明行》,堪稱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洋作曲技法相結合的典范之作!
在劉天華所處的時代,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西方音樂家也說“中國音樂多萎靡不振”。“當時士子,每重新聲,鄙夷舊物,貫通之責,難望他人。”“天華以國樂西樂,方域雖殊,理趣無異",且“東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能會通其間。”(劉半農:《書亡弟天華遺影后》)
《光明行》的橫空出世,不僅令中國樂壇為之一振,西方人士聽了劉天華的音樂也慨嘆道:“唯此君能使中國之有樂!”
劉天華創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是:《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比較喜歡《良宵》,該曲是劉天華于1928年除夕即興創作的一首二胡曲,是劉天華音樂生涯中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首樂曲。全曲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生動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歡敘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悅心情。
二胡獨奏曲,劉天華先生作曲,初稿寫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標題取自于唐詩人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在此曲中,劉天華先生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 。
1993年榮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全曲共分五段,另有引子和尾聲。
引子:慢速帶著裝飾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進,恰似空谷回聲,刻劃出一種幽渺、靜目的意境,令人神往。
第一、二段的音樂清新活潑,氣氛活躍。
第三、四、五段運用各種擬聲的表現技巧,生動形象,展現出一幅鳥聲四起,爭相飛鳴的喧鬧情景,表達了人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情贊頌。尾聲的部分在線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大三度和弦的上行弦律,明亮有力,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空山鳥語是一首標題音樂,這首曲子是劉天華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難的一首,劉天華先生把古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改為「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劉天華先生的故鄉江陰有一座山叫黃山,滿山都是竹林,鳥語花香,非常美,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據當時的場景創作而成的。
我最喜歡《良宵》這首名曲,此曲音樂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此曲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現出的歡樂和激情,達到樂器性能的極致發揮,是二胡曲中的精品。2020年的春節,我們在惶恐度過,但是還是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醫務工作者、偉大的建設者(雷神、火神)、偉大的警務人員等等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所有參與者的信心和堅毅的決心所感動。他們的所作所為同樣充滿激情、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獨奏曲有哪些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獨奏曲有哪些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