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獨奏農村大媽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獨奏農村大媽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云南民歌:
1、《猜調》
《猜調》是云南漢族民歌,是一首活潑、詼諧、歡快的兒歌。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在1979年演唱,因而聞名于世。
2、《大河漲水沙浪沙》
二胡曲《大河漲水沙浪沙》是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張銳先生根據云南民歌改編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的慢板寬闊明亮,快板輕松活潑,展示了我國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秀美迷人的景色。
3、《彌渡山歌》
《彌渡山歌》就像一部長詩,記錄著彌渡的時代變遷,抒發著各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情感,傾訴著人們各個時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和愛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aa566b8fb23eb13533fa4077
4、《十大姐》
劉和剛深情演唱拉住媽媽的手,聽后使我難以忘懷。劉和剛每句,每音唱的深情感人,仿佛讓我回到兒時,隨著歌聲在媽媽身前身后轉來轉去時光。拉住媽媽的手這首歌是丨二B,四四拍。朋友提到這首歌在二胡應該用什么調拉?在民間喜歡拉二胡的人,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培訓,都以歌曲的最低音來判斷這首歌用什么調拉。這首歌最低音在5音上,單獨用二胡演奏,我想應該用G調,5一2弦拉,如果給演唱者伴奏,應跟隨演唱者唱的調來進行伴奏。謝謝!
關鍵是在鄉下沒有相同的廣場,亦有些在村落小鋪前跳的動作也不規范,音響燈光設施不全影響這些大媽的興致。如果社區可以為他們置辦好這些又能有人力加以協調,我想會很快聯動起來的。期待
廣場舞是市民大媽自發性共享一種娛樂方式,同時也倍受關注(擾民舞),廣場舞也是一種〈娛樂、交流、健身〉舞。再次呼吁廣場舞大媽們能夠理解、理性跳廣場舞,在健身同時也不要打擾別人生活作息,共享和諧,和睦共處。農村大媽沒有跳廣場舞并不是她們不懂藝術,是她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農活)去做。疲憊的身心也無需去跳廣場舞的主要原因。
你好,謝謝你的邀請!過去農村人跳廣場舞的很少,可這些年,農村生活條件好了,由于機械化的推廣,農田活也變得比較輕松,所以很多農村大媽們在晚上會聚在一起,加上一個音箱,就成立了一支舞隊!網絡的普及,廣場舞app的推廣,使農村大媽們學跳廣場舞很方便!現在農村基礎設施也大有提高,地面也硬化了,農村跳廣場舞的人也不少,以后會越來越多!
這個問題很有難度啊,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具目前的公共設施,還無法滿足跳廣場舞沒有噪音污染的問題,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噪音污染,對于跳舞者就是優美的旋律。
咱們先說說城里人,城里人口密度大,到處都是小區。所以很容易聚集起一些跳舞的人。跳的美不美不打緊,主要是達到了運動娛樂的目的。還有的是城里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養老工資,他們生活相比于農村人更安定,業余生活豐富。他們擁有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同樣有權利享有精神文明生活的權利。吃完晚飯,漫漫長夜,沒有什么事情做了,他們就有了業余時間跳廣場舞這相活動。
反對者的主要聲音是噪音污染,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可能你在跳舞的時候,別人卻可能在睡覺。前段時間造成的跳廣場舞的老年人占用籃球場事件,導致雙方出現不小的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還有的人用音箱放在窗戶處播放音樂對抗跳廣場舞的老年人。
支持者有之,尤其是子女特別贊同老年人出去溜達溜達,跳跳舞。這個人啊一旦上了年紀就要多運動運動,不然就很容易生病。還可以與鄰里相親聊聊天嘮嘮家常。不是有句話是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同時國家也支持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設。希望老年人有個愉快的晚年生活。
再說說農村人,日出勞作,日落而歸。每天干活也很勞累,哪里還有心思去跳什么舞,只有特殊的季節里才有空閑。由于地域文化差別像東北三省,冬天很冷,不能務農,天氣太冷了也不會有人出去跳舞。還有農村人比較保守,不太好意思跳舞。農村地域偏僻,有的村落只有幾戶或者十幾戶人家,形成不了規模。只有大的村鎮才會有那么多人跳舞。所以說農村人跳廣場舞的人少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獨奏農村大媽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獨奏農村大媽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囚牢怨二胡獨奏,囚鳥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