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獨奏九兒伴奏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二胡獨奏九兒伴奏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認為在演奏和伴奏時依據五個方面選擇調的高低:
一、根據樂譜上的1=(),C調26弦 、1=D 15弦 、1=F63弦、1=G 52弦、1=A 41弦 1=降B 37弦....... ;
二、無樂譜時看整首曲子最低音,使內弦最低音演奏出歌曲最低音,這是演奏樂曲的時候常用的套路。
三、為歌唱伴奏時參照歌唱者的1音高確定音調;
四、或主旋根據歌曲的氣氛或感情確定,這種情況多用在自誤自樂時;
五、合奏時隨主旋律樂器確定音調。
我是這樣認為,也是這樣做。
現在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通則是樂團弦樂均定為DA調。對于二胡來說,業內或教材中均叫作:內弦定D調1,外弦定A調1。解釋成普通話,就是外弦定G調的2,里弦定G調的低音5。<標準定音器就是這個高度>!!這樣,用52弦奏出的樂曲就是G調!→因此,在民間的小樂隊就叫做把二胡定為G調→配合G調笛子全按作5的小工調指法。
二胡的調高定準后,再根據二胡七把弦的變化,由歌曲的高度來確定具體使用哪把弦。具體指法變化如下:
1=G調歌曲用52弦。
1=A調歌曲用41弦。
1=bB調歌曲用37弦。
1=C調歌曲用26弦。
1=D調歌曲用15弦。
1=E調歌曲用74弦。
1=F調歌曲用63弦
知道一首歌曲的二胡伴奏是用什么調拉奏,首先要看的就是這首歌曲伴奏的曲譜,然后曲譜中最低音,也就是二胡的內弦,即(空弦)。如果內空弦為1,那么這首歌曲就是1-5弦。其它調一樣的道理,也是以曲譜中最低音(二胡內空弦)為基準。
而很多時候,知道這首歌曲曲譜是什么調了,二胡拉奏起來和伴奏不一致。這個時候就要自己用二胡找調了,先找到這首歌曲的伴奏最低音在二胡中的位置,然后二胡確定用什么調拉奏。
如果二胡中有伴奏中的最低音,那就正好,整首曲子就可以用二胡拉奏了。如果二胡中沒有伴奏中的最低音,可以嘗試另外一個方法,換伴奏。同樣的歌曲尋找其它伴奏,也就是改用其它調拉奏,伴奏中的調(最低音)能用二胡拉奏出來的。
二胡雖然音域寬廣,有時候適合二胡拉奏的歌曲伴奏還是會沒有,要是遇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歌曲,又比較喜歡二胡跟伴奏拉奏的胡友們,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伴奏就會感到遺憾了。
愛二胡、愛音樂,關注我,一起學習二胡吧!
感謝邀請!
我們聽到一首歌曲,想知道他是什么調,只要找到它的1(C)的音高,用固定音高樂器如管樂、鍵盤樂、定音器或者校音器測量。如果沒有管樂、鍵盤樂、定音器或者校音器的情況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固定電話或者手機,固定電話和手機的忙音(不是彩鈴)就是標準音A;
這首歌曲我們如果想用二胡拉,有三種情況:一是用“固定唱名法”定弦,二胡固定定弦大家公認的是26弦(DA),不管歌曲是什么調,我們只變化指法,有人稱之為“切弦法”,(即食指所按的音作為空弦音去演奏),這種方法優點是:方便,避免了頻繁定弦的麻煩,缺點是:有的高音要用低八度演奏,有的低音要用高八度演奏,對歌曲的表現稍稍有些不夠完整;
二是用“首調唱名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歌曲的調式、調性來變換定弦。如果歌曲是以6(A)為主音的(羽調式)或者(小調式),如:《讀書郎》《天路》等,我們就以63弦為宜;如果歌曲是以1(C)為主音的(宮調式),5(G)為主音的(徵調式)或者(大調式),如:《國歌》《祝福祖國》等,還有許多地方戲曲如《秦腔》、《新疆曲子》等,就以52弦或者15弦(中音板胡)為宜;這種方法優點是:能充分表現歌曲以及戲曲的特色,發揮二胡的特性,拉起來特別順手,容易操作。缺點是:頻繁定弦。
三是找到歌曲的最低音,如果最低音是1(C)就是15弦,最低音是2(D)就用26弦,最低音是3(E)就用37弦等等,這種定弦優點是:能充分表現歌曲的完整性,發揮二胡的特色。缺點是:頻繁定弦。
各位同行我們互相學習,能說說您的看法嗎?
二胡轉調是靠左手指法轉換完成的。二胡一般有七個調也就是七種弦的演奏指法(15、26、37、41、52、63、74)一般曲子都有標注的,比如某首歌曲原調為1=D第二段轉1=G,用二胡演奏則第一段用15弦指法拉,第二段就用52弦指法拉。專門的二胡曲子有的還標明是什么弦,也就是用什么弦指法演奏。
二胡轉調是不是要更換琴弦?
二胡獨奏曲不管有多長,也不管轉多少次調,是不需要換弦的。有什么理由來證明,我們還得先弄懂調號,否則怎么也不能講懂。
鋼琴上的小字一組a1音高唱6,它一秒鐘振動次數為440HZ次,定為國際標準音,比如小提琴四根弦,中間的兩根弦純五度音高d1~a1就跟二胡的內外弦一樣高,二胡這就與西洋樂接軌了,二胡也走出了國門了。下面還要再講點鋼琴定調的知識、你看鋼琴上那么多白鍵和黑鍵真看花了眼,其實也簡單,上面五個黑鍵為我國傳統的五聲調,下面七個白的是七聲調,共十二個鍵就叫十二音律,每個鄰居鍵之間為半音。
我們唱歌的人都看到曲譜左上角寫有1=C 4/4、因為七個白鍵音名分別為CDEFGAB,它們的唱名分別唱1234567、如果1=C就為第一個唱1音的白鍵,假如1=E就為第三個E唱3音的白鍵作1音、這七個音都分別可作1,越向右作1音就越高,這就是鋼琴的定調,七個音符輪流作為1音來唱。
二胡標準內外弦定弦音高是上面說的第二個d1和第六個白鍵a1,二胡按這個標準音高定好了就不要動了,內弦的空弦可以讓1234567七個音輪流坐,它和鋼琴的區別是一個顛倒,鋼琴是一個1音輪流坐七個白鍵,其意思都一樣、我們懂了二胡和鋼琴的定調后再說轉調!就容易懂了
我們開始來分析二胡演奏《葡萄熟了》這個曲子,曲中共用三個調轉三次調:1=A(4~i 弦)、1=G(5~2弦)、1=A(4~i 弦)、1=C(2-6弦)、這里還要說一下二胡內外弦的上中把音階音,二胡從千斤到琴碼的中間,上一半為八度音,拉4-i 弦時,內空弦低音4,向下排到中間第八個音為高音4,如果為5~2弦時,那么這內弦八度音就為低音5和高音5,這就是雖然在轉調,但內空弦和內中間的八度音高高度不變,這就叫唱名變,音的高度不變。
再說當《葡萄熟了》從開頭的1=A(4~i 弦)一直按到內弦中段,,正好高音4排在了內弦的中間時,就直接把4當成高音5自然轉調到1=G(5~2弦),在中間音位上不要動,一下子把4當5唱,往后就是一段5~2弦了。
最后快弓段從1=A(4-i 弦)又自然轉到1=C(2~6弦),利用兩個調內弦上把一指的5變成了3,也可記在曲譜上稱:前5=后3。
要想在演奏中輕松的自然轉調號,全靠耳朵的聽辨音能力,一旦轉換到第二個調時,它的調號中的音高立即溶入新調號的旋律音程的自然音級中,否則過渡不準就跑調了。
最后說說換弦和換胡琴:比如換弦,拉《二泉映月》就用標準的低純五度音高??g~d1〉的老弦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獨奏九兒伴奏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獨奏九兒伴奏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