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胡在南方不太多見,它是流行于我國內蒙和華北地區的拉奏樂器,蒙古族稱之為候勒或四弦。四胡的外形與其它胡琴有別,琴筒木制,蒙以蟒皮,張四根弦(四個弦軸),弓毛分離兩股,分別夾于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間。四胡千斤處的弦桿距較大,所以演奏手型也與二胡等拉奏樂器不同。
一、定弦
四胡的四根弦分為兩組,一、三弦為外弦,三、四弦為內弦。外弦定為d1,內弦定為g。兩弦之間音高相距為純五度(同中胡)。常用音域從g—g2,共兩個八度。
四胡無明顯的音區區別。四胡一、三弦發音較明亮、柔和,三、四弦發音較粗獷、豐滿。
二、演奏技巧
四胡能自如地演奏音階和音程的跳動,也可以演奏各種裝飾音和滑音,其演奏方法與二胡大致相同(請參照二胡)。
由于四胡的琴弦和弓毛股數比二胡多,在演奏的靈活性方面稍遜于二胡。
在蒙古族說唱音樂的伴奏中,四胡演奏者有時用指甲頂弦以代替按弦,有時用左手彈弦,甚至用弓桿敲擊琴筒,以加強節奏和樂曲氣氛的渲染。
三、特點與用途
四胡音色粗獷,聲音飽滿,音量較大,常用于好人寶、二人臺、皮影戲等說唱音樂的伴奏。四胡可獨奏,也可參加合奏。
四、獨奏名曲
《牧馬青年》、《五哥放羊》、《依花兒紅》、《牧人之歌》、《我的科爾沁》、《烏力格爾隨想曲》等。
下期介紹:馬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