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自制二胡內弦配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自制二胡內弦配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胡琴軸孔要順著琴筒開,開時可先用麻花鉆頭鉆一細孔,或使用自制的木工鉆頭鉆出孔來,鉆孑L可用木工拉鉆或搖鉆,用臺鉆當然更好,然后再用通條烙眼。烙眼通條可用直徑1.5厘米的鐵棍制作,烙眼的部位要作成1:12的錐度,也就是在2厘米的長度內,細端直徑為10.3毫米,粗端直徑12毫米。通條柄的長度可自由選取。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的,即擰轉線軸來繃緊或放松弦,緊則音高,松則音低。
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后端最大。軸后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于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弦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弦的活動范圍大,并能儲存多余的琴弦線段,有利于琴弦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制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嚴密合縫,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動,否則不是匿藏著極弦跑音的隱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單獨看,一般外弦都是由一根比發絲略粗的細鋼絲制作的,有明亮的金屬光澤;而內弦則是用同回樣粗細的鋼絲外面裹了一層合金材料制作的,雖答有金屬光澤,擔相對并不太明亮,有點發白,很像鋁制品。
聽聲音,外弦音高且清脆明亮,而內弦則音低而飽滿渾厚
二胡內弦比外弦粗,一般是在鋼絲上裹上一層其他的金屬膜,所謂鍍銀、鍍鋁等,你買的二胡,商家一般不會裝高檔的二胡弦,低擋的一般就是鍍鋁了,手指在鍍鋁琴弦上滑來滑去,手指上就留下黑色的痕跡。換一副高檔琴弦就沒事了。
比如紅龍牌,大約80---100元一副,音準、音純較好,手感也好(標準定弦時感覺比較軟),當要防止冒牌的。
二胡附件主要有琴盒、琴用松香、定音器等,當然你也可以備用一些琴弦,琴碼,擦琴用的絨毛布,在購買一把較高價格的新二胡后,其主要附件還有一個備用琴弓,琴用松香,一套琴弦和一本二胡說明書,有的賣琴的店鋪服務很好,不僅附件齊全,而且會贈送一本二胡演奏法。
二胡拉內弦僅用無名指勾內弦,用大拇指及中指控制弓桿可以嗎?
答:你說的方法不對,拉二胡的右手持弓動作很重要,方法錯了,右手使不上力,或者整個右臂僵硬,不靈巧,具體如下,拉內弦時:
1??右手半握拳,拇指在上,小指在下,手心向左、
2??拇指甲向上方,拇指尖點在弓子上方,因為弓毛要貼內弦加力度,弓桿會向內,拇指尖就要抵住弓桿,將弓桿向外推、
3??無名指向左伸,中指在右緊貼無名指在一條直線上,兩個指面貼著弓毛向內勾,由此,這弓桿與弓毛就如射箭拉弓被撐開了,所以專家稱為拉內弦叫撐。目的是將弓桿推向外側不許擦到外弦發出雙音。
4??為了靈活性,弓桿不可抵住虎口,往往五六歲孩子手上無力,會滿把握弓。你看右手持弓時,拇指和食指間為橢圓形,能放一個指頭。右手握弓處在弓根10Cm處,這樣才便于右手指內外弦換弓能充分利用指力。
5??你如果在運弓時將弓抵住虎口使力,大小臂及腕指都是僵硬的,為無用功,比如拉《江南春色》,弓就要靠指尖,才便于腕指關節的伸縮變化。
6??如果你要拉出《江河水》中的悲憤情景,拉內弦時除了勾弓毛,拇指向外撐開,食指還要向內勾弓桿,整個右臂要連動輔助用力,才能發出鏗鏘有力的憤慨之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自制二胡內弦配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自制二胡內弦配件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