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古時候二胡被人們稱為“嵇琴”或者“奚琴”,因此在一些古詩詞能找到它們的蹤影。比如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宴榮山人池亭詩》中寫道:“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過。”
許多人對二胡情有獨鐘,不僅僅是因為其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其獨特的形狀和聲音。在學習二胡的時候,常常會提到“揉弦”二字,其實這是一種進階的技巧,如果學會這種技巧,那么演奏二胡時就更加得心應手。
那么該如何揉弦呢?這因個人習慣不同演奏的方法也大不一樣,在民間在此基礎上甚至衍生出各種技法,比如“揉、滑、摳、壓”等等,但無論如何一些基本的技法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果沒有方向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下面方法:
按弦均勻要顫動。揉弦的時候,一般以手腕為轉軸點,小臂可以輕微借力,手指在手腕的帶動下進行連續的動作,在琴弦上一起一落,均勻滑動,手指富有彈性得顫動。音波隨著琴弦的松緊而產生起伏,從而產生不同的音效。
扇動速度要從容。演奏時不要慌亂,在手掌做連續規則的弧形扇動時要從容不迫,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力量下來回變化。切忌貪圖速度而加快手指來回的頻率,這樣容易打亂自己原來的節奏。扇動手指時要從容,通過琴弦的一松一緊,演奏出一種柔和音波。
揉弦手指別亂動。新手在練習揉弦的時候,手指一時間不適宜,導致按弦的手指亂動,從而影響演奏的效果。不要將全部的力量都放在按指上,大部分的力量還是放在手腕和小臂上,通過它們帶動手指。而不是直接用手指直接生硬按動琴弦,這樣發出的聲音是沒有規律而且不能持久。
持琴虎口要放松。練習揉弦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持琴的虎口要松弛自然。部分人在一開始接觸二胡的時候,持琴的虎口往往會用力過度,死死握住琴桿。其實這樣不僅會影響手指和手腕的靈活度,而且在練習的時候容易感到手酸和疲憊。這樣費力不討好的演奏方式演奏出的聲音自然不好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演奏方式,如果沒有大方向的錯誤,即使演奏時存在一些細小的個人習慣,但是基本是影響不大的。只要自己多練,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并且改正,那么自然就能感悟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