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珠海樂團二胡簡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珠海樂團二胡簡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有一個 天生的絕緣地帶,那就是識譜認曲,這是我一生永遠的尷尬永遠的狼狽……
更為尷尬的是我居然特別喜愛聽戲,但卻不敢開口唱戲!
更為狼狽的是后來還喜歡上了寫作歌詞,但卻害怕看到密密麻麻的曲譜——不論是那些簡譜還是那五線譜,我通通地犯傻……
郭德綱說過一個段子:“我看著那些竹子,絲弦兒,銅管兒能在人們的手里,嘴里發出好聽的聲音來,哎呀簡直太神奇了,真是高科技……”我知道他是在演戲,可是卻實實在在說出了我的心里感受!
那些“1.2.3.4.5.6.7.”在數學作業本上我認得麻溜麻溜的,可是到了音樂世界我就得了健忘癥,一個也念不準,什么調門,音節,休止符……更是叫花子見皇帝——入不了人家的門。
一個音樂老師為了教我可是下了苦功夫,因為她見我背會了《將進酒》《蜀道難》……就以為我一定能學會“1.2.3.4.5.6.7--”順著念我也知道是“刀,ruai,咪,發,稍,拉,西……”可是一旦打亂我的認知度馬上為零——剛才還又試了一下,還是蒙圈!!!!
唉,你問的這個問題我也真是醉了,提起來都是淚呀。
如果說歌詞只是那一只沒有長出翅膀的鳥兒,曲譜就是那可以凌風駕云的翅膀讓她自由飛翔,流傳四方……
這一生與曲譜無緣,也是我的終身遺憾吧……………
謝謝邀請。喜歡,但因才分所限難以為之,寧可寫詩,不敢填詞。詞與音樂的關系要比詩密切得多,而且情感表達要比詩強烈和細膩的多。它填完之后是可以根據曲孑直接彈唱的。我看現在有些填詞的作者根本沒按詞譜去填,用字不注意平仄,只是湊字湊句,一點情感也沒有,讀起來味如嚼蠟。所以我感覺填詞比寫詩難多了,沒那本事,實在不敢亂填以欺瞞讀者,
這個題目第一眼看起來好像問古代的詩詞曲賦,但從配圖可以知道應該說的是流行音樂的那種詞曲。但對于我這個喜愛古典文學的人來說,只能按照文學歷史方面去答了。當然,我也是個熱愛音樂的潮流中年大叔,只是不會作曲罷了。
我喜歡文字之美,這就少不了詩詞。單從詞牌名上就喜歡的不得了。當然在拜讀古代文人大家的名作之外,我也會根據詞牌的格式韻律等等去填詞。自己填詞寫詩也不算多,只是偶爾詩興大發的時候出口來那么幾句。下面我就列舉幾個我認為還不錯的吧。有一些我可能已經在我的頭條上發布過了,這里搬運過來給沒看過的朋友看一看。
【釵頭鳳】
喀城坡,人獨過,陰風敗柳舞婆娑。竹成個,今非昨,情路如我,羈絆坎坷。
嘖,嘖,嘖!
愛難琢,憑誰說,愁訴滿懷苦更多。情雖有,意在何,孤寂一雁,相思無托。
得,得,得!(辛卯年正月十三夜)
也就是因為特別喜歡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所以才按其形式填的詞。我首先會去想好自己要表達的內容,然后去組織語言,最后針對每個字做微調。
【江城子—送伊人】
宋代及宋代以前的填詞作曲,和現在的流行歌曲創作差不多,一開始是先有曲調,再依照曲調填詞,宋代時也有自度曲的,比如柳永、周邦彥和姜夔,他們既是詞人,也是音樂家,所以可以先創作歌詞,然后根據歌詞的立意譜寫新的曲調。
而宋代之后,填詞基本都是依照固定的詞牌格式,更多的關注立意和平仄押韻等格律,但詞本身的音樂依然在,還是可以配樂演唱。
六甲番人不會譜曲,也只能依照詞牌填詞,以下的《永遇樂》是2017年中臺風天鴿襲擊珠海時所作,原詞和曲調如下:
一、永遇樂詞:
永遇樂·臺風天鴿災后重建(詞作者:六甲番人)
一日驚魂,摧枯拉朽,狂暴如虎。
所向披靡,神嚎鬼哭,海浪驚天怒。
狼藉一片,瘡痍觸目,凋碧滿城殘樹。
待風晴,茫然四顧,不知身歸何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珠海樂團二胡簡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珠海樂團二胡簡譜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