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宜昌老紅木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宜昌老紅木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因為是運河圍繞的一座公園。宜昌運河修建于1958年,全長約30.5公里,系黃柏河湯渡河水庫引流而成,流經夷陵區、西陵區、宜昌高新區東山園區和伍家崗區等四個轄區,是典型的流經市區的半自然性河流。然而,歷經半世滄桑,當年國家投資僅1600萬元打造的“翡翠項鏈”不再那么璀璨奪目,滑坡、垃圾、水體污染,不斷腐蝕著運河。
2012年1月6日,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整治運河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決定,從2012年起,用三年左右時間對宜昌市運河實施全面整治,努力將宜昌市運河打造成城市河流生態廊道、城市景觀休閑廊道和城市文化展示廊道。
2012年6月2日,市人民政府出臺《宜昌市運河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確定了河道清淤、垃圾清理、違章拆除、河岸綠化、堤防加固、災害治理、污染治理、景觀工程等十二個方面的重點整治和建設任務。2012年,運河景觀工程建設全面啟動,經過多年整治和建設,一座山環水繞的城市公園向市民展現了新面貌。從前的臭水溝、荒草地實現了“華麗轉身”。
曾經滿目瘡痍 一紙議案改變命運
三年整治 運河公園實現“華麗轉身
7月22日,記者在運河公園看到,晨練的人們穿梭其間,林蔭道上,嬉戲的孩童盡情地奔跑,無視身旁拉二胡的老爺爺。在清脆的鳥鳴聲中,廣場舞大媽翩翩起舞,附和著樹林里一展歌喉的男高音。這是夏日的清晨,它將復制到一年365天里。
春可賞櫻,夏可觀荷,秋可賞落葉,冬可看雪,一年四季,風景各異,鮮花不斷,這就是宜昌的運河公園,怪不得那么多人愛不釋手。徜徉其中的人們,是否還記得運河的過往?
湖北省宜昌市運河公園,因運河流經全園而得名。
公園因地造型,就地取材,把原來的12個廢棄魚塘改造成城市水體凈化器,通過引入林叢、棧道、廊橋和亭臺,用最少的干預,打造宜昌主城“區域海綿體”,公園獲評“全國十大最美海綿城市工程”。眼下,這一公園吸引當地不少年輕人前去感受生態、“打卡”游玩。
長陽南曲是一種中曲,常用來演唱遼、金、元、明等時代的戲曲作品,下面是一段長陽南曲的唱詞:
長陽南岸楚江邊,
紛紛揚揚是花天。
芙蓉帳內唱橙花,
停住輕舟五更天。
楚王送我金錢貴,
我送楚王衣錦綺。
相約將來齊太倉,
只愿長樂天心賜。
江上行舟十二樓,
江邊垂柳伴人愁。
楚天萬里云深處,
我在長陽待佳期。
這段長陽南曲的唱詞以長陽南岸的楚江為背景,描繪了江邊飛舞的花朵和楚王與女主人公的送禮情景。歌詞中還提及了江上的十二樓,垂柳和人們的愁思,以及女主人公在長陽等待與楚王重逢的美好時光。整段唱詞以婉轉動聽的語言,表達了女主人公渴望與楚王相會的心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宜昌老紅木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宜昌老紅木二胡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