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二胡 >4500元左右的二胡(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4500元左右的二胡(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編者按

      一山一廊橋,一橋一風采。廊橋不僅是便利山區百姓往來的交通設施,更是村民納涼、集會、休憩、交易的重要場所。古往今來,廊橋已深深嵌入百姓生活,成為人們集體記憶的象征、地理文化的標志、濃濃鄉愁的載體。

      日前,中宣部、文旅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包括開展廊橋文物專項調查、全面留取廊橋信息、深入推進廊橋研究等十項主要任務。穿越千年風雨的廊橋,如今面貌如何?讓我們一起去感受。

      【一線講述·匠人說】

      建橋是利在千秋的事

      講述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似玉

      有寨必有鼓樓,逢水必建風雨橋。風雨橋是我們侗寨的標志性建筑,在我們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景區,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風雨橋——程陽永濟橋。

      這座橋始建于1912年,修建者是我的祖父楊唐富。建橋十幾年間,祖父基本上吃住在工地。“建橋是利在千秋的事。”祖父的話深深影響了父親,父親后來繼承了祖父的衣缽,成為寨子里有名的侗族木匠師。

      1983年,一場洪水把程陽永濟橋沖毀了大半。為了盡快修復,一支由橋梁專家組成的工程隊來到了三江縣,找到了父親和我。我倆帶人進了山,把建橋需要的木料備齊,加上拆下來的老料,經過20個月的奮戰,終于讓這座橋再度挺立在人們眼前。

      我從小耳濡目染,對木工很感興趣。每次施工前,我都會在心中勾畫出“圖紙”,用我們侗族世代傳承的墨師文記錄下來,再照此開工修建。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的重要性。我面向全縣免費開辦非遺傳習班并帶徒實習。讓我欣慰的是,兩個兒子繼承了這一技藝。

      再過兩年,我就要70歲了。讓更多人了解侗族傳統文化,我還有不少事情要做。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建橋的手藝一代代傳下去。

      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江蘇揚州瘦西湖五亭橋。新華社發

      五代人的接力傳承

      講述人: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長橋村木拱廊橋工匠黃閩輝

      木拱廊橋,也叫“厝橋”,整座橋全部用榫卯結構連接,無釘無鉚,卻屹立百年不倒。

      我出生在木拱廊橋建造世家。太爺爺黃金書是清末著名的廊橋工匠,我父親黃春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人。2004年,屏南縣的金造橋需要易地搬遷,父親把在外打工的我叫了回來,因此我開始系統學習木拱廊橋相關知識。那以后,父親、哥哥、我,我們三人在屏南縣先后修建了10余座廊橋。

      太爺爺是萬安橋的修建者。1954年,父親參與重建萬安橋被大水沖毀的西北兩拱。2016年,因時間久遠,萬安橋局部變形,我和父親、哥哥參與了修繕工作。可誰能料到,去年8月萬安橋突發大火,父親難受得一夜沒睡……好在,經過數次完整測繪,按照傳承下來的技術,萬安橋的修繕沒有問題,目前所有材料都已準備完畢,預計8個月左右可以完成修繕。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延續與這座橋的緣分。

      現在,我哥哥的孩子也加入木拱廊橋的保護工作中。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廊橋、關注廊橋、喜愛廊橋,這幾年,我們多次舉辦“廊橋知識進校園”活動,也會邀請學生現場看我們造橋,鼓勵學生觀察探究,了解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我相信,傳承保護廊橋的力量將越來越大。

      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塘沖村,侗族百姓歡慶“踩橋節”。李尚引攝/光明圖片

      80后“主墨師傅”的造橋夢

      講述人:福建寧德壽寧縣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徐鄭世家第九代傳承人鄭輝明

      小時候的我,眼見著父親造橋的各種辛酸,心想長大后一定要跳出家鄉,不再造橋。可時間流逝,那刻在骨子里的廊橋情懷始終無法割舍。幾番思想斗爭后,我還是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干起了這門“苦營生”。

      造橋要從學習基礎測量、磨木頭、搬木頭開始,我一點點學習摸索,慢慢積累起了造橋技藝。今年上半年,我帶著匠人們完成了我作為“主墨師傅”建造的第一座廊橋——浙江泰順德賢橋。主墨,就是造橋團隊的負責人。

      父親常說,即使一座橋籌不到工錢,也不能半途而廢。這份簡單的熱愛激勵著我。父親還經常指導熱愛造橋的年輕人。我的師妹吳玲就是其中之一。她擅長創作壽寧廊橋剪紙,讓廊橋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曉。

      父親一生造橋。秀水橋是我與父親合作修建的最后一座橋,每當來到這座橋時,父親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作為一名80后,我希望更多年輕朋友愛上廊橋,和我們一起發揚廊橋文化。

      【一線講述·研究者說】

      泰順廊橋:不讓廊橋成“遺夢”

      講述人:浙江省溫州市泰順廊橋研究保護中心主任莊通

      泰順歷代先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目前存有各式古橋梁近千座,廊橋70多座,其中15座廊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時的廊橋叫“風雨橋”“蜈蚣橋”或“厝橋”,直至20世紀30年代,古建筑家劉敦楨第一次將這種有廊屋的橋梁稱為“廊橋”。1995年,隨著美國電影《廊橋遺夢》風靡中國,攝影家蕭云集背起相機回到泰順尋訪廊橋,拍攝的作品《浙南廊橋》引發高度關注,開啟了泰順廊橋熱。

      廊橋不僅是公共建筑,更是山區人民的“精神圖騰”。木拱廊橋一般選址于村落風水布局的水口、水尾處或是連接山澗古道,融入了山地人居的傳統風水布局、祭祀信仰以及聚會集市等多種功能,發揮了增進民眾情感交流和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2009年,泰順縣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泰順4座木拱廊橋與浙閩六縣18座木拱廊橋“打包”進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然而,保護傳承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中秋節,臺風“莫蘭蒂”登陸,薛宅橋、文重橋被洪水沖毀,南溪橋部分被沖垮……我們立即向相關鄉鎮村發出搜尋廊橋木構件的通知,不到五分鐘就收到多名群眾反饋發現木構件的消息,一場萬人救橋的行動就此開啟。連續兩周,我和鄉鎮干部、志愿者及群眾從峽谷跋山涉水到瀑布源頭,乘皮筏艇到飛云湖上游溪流出口處,大家拼盡全力,利用繩索拉、背、抬,找回了90%的木構件,為廊橋重生奠定了基礎。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三座廊橋竣工后,它們的災后修復工程入選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特別推薦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文化遺產恢復和重建案例研究。

      弘揚廊橋文化、加強廊橋保護,泰順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搭橋”,讓沉寂千年的廊橋展露新姿。

      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俯瞰浙江永康西津橋。胡肖飛攝/光明圖片

      婺源彩虹橋:虹影常掛山水間

      講述人:江西省婺源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詹建春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位于婺源縣清華村上街西端婺水之上的彩虹橋,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是古代徽州府至饒州府驛道上的重要廊橋。

      彩虹橋采用四墩五孔五亭六廊式結構,建在整個河面最寬的位置,橋墩高大堅固,前銳后平,這樣設計是為了減輕洪水對橋墩的沖擊。根據水面不同區域水流情況,設計了四個間距不等的橋墩,使橋墩受力均衡;下游的石堰則抬高了河床和水位,減緩了水的流速……這些巧妙細節,無不讓人贊賞古人的建筑智慧。

      婺源是山區,每年汛期,總免不了遭遇山洪。自建成以來,彩虹橋歷代都有維修,一直保持著原有風格。然而,2020年的特大洪水,卻給了彩虹橋沉重一擊——一棵大樹被山洪沖下來狠狠撞擊橋面,一亭兩廊被撞毀沖走。我們立即向全網發布了“彩虹令”,兩天內接到近百個電話提供線索。在金竹村村民俞慶發、俞新沅父子幫助下,我們找回了一根重達4500公斤、幾近完整的大梁。

      2021年5月1日,修繕后的彩虹橋“重見天日”,眾多游客紛紛前來“一睹芳容”。站在橋上,遠處青山如黛,腳下流水潺潺,美景如畫,物我一體。

      我想,對于我們文保人來說,彩虹橋不只是一座建筑,更代表著一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指引我們風雨無阻永向前。

      綠水搖波 一曲廊橋吟夢調

      浙江麗水慶元縣詠歸橋。光明圖片

      慶元廊橋:勾連歷史向未來

      講述人: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博物館負責人吳宗玲

      自古以來,慶元先民發揮聰明才智,因地制宜建造了各種廊橋。比如,見證了慶元地方黨組織建立的詠歸橋。它三面環水,古樸優美,始建于元大德年間。每天,人們坐在橋頭,閑聊、吹笛子、拉二胡,從早到晚,行人如織,訴說著慶元人對廊橋的深深依戀。

      與詠歸橋“長相廝守”的中國慶元廊橋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以廊橋為專題的博物館。它的外形就是一座精美大廊橋,里面藏著許多慶元廊橋的故事。

      2005年,慶元后坑木拱廊橋保護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獎”。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中國慶元廊橋博物館開館。2012年,“閩浙木拱廊橋”正式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慶元的半路亭橋、詠歸橋、如龍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慶元廊橋不僅是風景的點綴,更是鄉村發展的載體。多年來,我們博物館在廊橋文化研究、陳列展示、科學性解說、文創開發等方面持續努力,使慶元廊橋不僅成為記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實物載體,更成為創新發展、文明善治的精神坐標。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胡曉軍、李玉蘭、王洋、高建進、陸健、周仕興、王瑾雯、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陸鵬、張川惠子、豐瑤)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5日07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秋霞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一区五十路在线中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