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云南民歌全集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云南民歌全集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云南民歌:
1、《猜調》
《猜調》是云南漢族民歌,是一首活潑、詼諧、歡快的兒歌。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在1979年演唱,因而聞名于世。
2、《大河漲水沙浪沙》
二胡曲《大河漲水沙浪沙》是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張銳先生根據云南民歌改編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的慢板寬闊明亮,快板輕松活潑,展示了我國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秀美迷人的景色。
3、《彌渡山歌》
《彌渡山歌》就像一部長詩,記錄著彌渡的時代變遷,抒發著各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情感,傾訴著人們各個時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和愛憎。
有:昆明小調,玉溪小調,彌渡小調,白族民歌小調等等。云南山歌種類繁多,各類小調都有民族情調和地方特點,語言文化,民族風情,唱腔高吭,如昆明的官渡小調繡荷包等等。
云南山歌劇是一地方劇種,在曲調上有明顯地域特色,它的曲調是山歌,這種山歌跟其他地方的民歌民謠,勞動號子有著明顯的區別,云南山歌非常豐富、明朗、優雅、動聽,簡直太“板扎”了。
它的曲調樣式多種多樣,有悲調、喜調、敘事調、吵架調、罵人調、說理調、勸說調、官司調、抒情調、分析調、回憶調、快調、慢調、襯字調、回轉調、應答調等等。唱法有獨唱、對唱、合唱、配音、墊尾、連唱、應答等等。
有十幾種音調。
它的曲調樣式多種多樣,有悲調、喜調、敘事調、吵架調、罵人調、說理調、勸說調、
山歌劇的演奏樂器是現代西洋樂器,西洋樂器的樂音風格與山歌的曲調配合得太完美了。云南山歌劇把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歌民謠配合得和諧、傳情達意。以前中國的山歌劇的演奏樂器是二胡、笛子、嗩喇、琵琶、箏、揚琴、鼓、鈸、鑼等等中國的傳統樂器,如湖南的花鼓戲、江西的采茶調、桂林的彩調。
云南民歌:
1、《猜調》
《猜調》是云南漢族民歌,是一首活潑、詼諧、歡快的兒歌。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在1979年演唱,因而聞名于世。
2、《大河漲水沙浪沙》
二胡曲《大河漲水沙浪沙》是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張銳先生根據云南民歌改編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的慢板寬闊明亮,快板輕松活潑,展示了我國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秀美迷人的景色。
3、《彌渡山歌》
《彌渡山歌》就像一部長詩,記錄著彌渡的時代變遷,抒發著各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情感,傾訴著人們各個時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和愛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aa566b8fb23eb13533fa4077
4、《十大姐》
張銳(1920-2016),原南京軍區歌劇團團長,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192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自幼跟隨其父學習民族樂器,后師從陳振鐸主學二胡,是劉天華先生再傳弟子。代表作有歌劇音樂《紅霞》,二胡曲《大河漲水沙浪沙》、《蒼山十八澗山歌》、《沂蒙山》《山林中》等,2016年6月9日病逝于南京,享年96歲。 張銳:二胡演奏家,作曲家。192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張銳之父為民間音樂家,能演奏箏、簫、琴等多種民族樂器。他自幼隨父學藝,在其父指教下,他12歲即能熟練演奏二胡、京胡。后在重慶國立音樂學院師從陳振鐸,主學二胡。 1937年始,張銳從事抗日救亡歌詠活動,曾在重慶音樂教導員訓練班學習作曲和指揮。1942年入重慶國立音樂院從陳振鐸專學二胡,肄業。張銳的二胡揉弦別具一格,用弓飽滿,發音剛健嘹亮。他擅長演奏劉天華作品,灌制了由他演奏的劉天華十首二胡作品唱片專輯。他對二胡的表演藝術深有研究,從美學角度提出二胡演奏藝術十二個美的愿望。 張銳的主要作品有:歌劇音樂《紅霞》,二胡曲《蒼山十八澗山歌》、《山林中》、《沂蒙山》,二胡曲集《雨花拾譜》,獨奏專輯《蝴蝶泉》。著有《張銳二胡練習曲》 一書。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云南民歌全集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云南民歌全集二胡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