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盲人二胡獨自走南闖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盲人二胡獨自走南闖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有個本家叔叔,是個石匠,他走南闖北,一肚子故事,每逢夏天夜晚乘涼時,我們一群孩子都會纏著他講故事。
有天晚上,他又開講了,他說,有一個販賣雨傘的人,賣完貨之后賺了不少的錢,在回家路上遇到大雨,他就在一個小旅店住下,一覺醒來,身邊留下的一把雨傘丟失了,他大驚失色,原來,為了路上安全,他把這趟生意掙的錢全部換成金條,裝在這把雨傘竹子做的傘杠里,然后把傘桿封好,從外表看一點看不出來。而如今傘卻丟了,他怎能不著急呢?
他沒有回家,就在附近街上做起了修傘生意,他手藝又好,收費又便宜,所以來修傘的人很多。就這樣,他在附近鄉鎮修了二年傘,結果一無所獲。就在他要失望時,有人拿傘來找他修,他一看見這把傘,眼睛突然一亮,正是那把他藏金條的傘。他不動聲色的把傘接過來,左看右看,他對修傘的人說,你這把傘需要換零件,我跟前沒有,你明天下午來取吧。因為他常年在這里修傘,修傘人也沒有疑心,加上那天夜里偷傘時,這人正蒙頭大睡,也沒有認出這人是誰,他就放心走了。
當天夜里,這個人就帶著那把傘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別人問,他怎么就能判斷偷傘人就在附近呢?石匠叔叔說,當他醒來時,其他東西都沒少,只是少了一把傘,他就斷定不是慣偷,僅是因為下雨,一時順手拿去的,所以他在這里等了二年。
大家叫了,這才信服。
聽了他這故事之后,我們幾個孩子都覺得不過癮,讓他講一個長長的故事。
他說,好吧,這個故事很長,你們不要打斷我。他說,一個蚊子嗡嗡嗡,兩個蚊子嗡嗡嗡,三個……
我問,怎么光是蚊子嗡?
他說,我剛才說了,故事很長,不要打斷,你又打斷了。
兒時在農村特別是夏天漫長的夜晚,那時沒有手機、電視等娛樂,大伙只好聚在場院里乘涼。若大的一個場院到晚上非常熱鬧,三五成群,有拉家常的,有說日常見聞的,有講故事的。孩子們就會滿地跑,玩捉迷藏,丟手捐,跳繩等游戲。有時也靜下來和大人坐在一起聽聽故事。也聽到了很多經典故事。現在記住得己經不多了。
只記得有一個叫《陳姑趕船》的故事。據說故事發生在老家這一帶。過去這里有一座尼姑庵,就靠近黃河邊上。有一年一個趕考的舉子在途中得了一場病,又花光了盤纏,順河落難到了尼姑庵。在尼姑庵里陳姓尼姑對他很好,百般體貼,細心照料。不久書生病好了,又要繼續進京趕考。由于兩人朝夕相處,日久生情。陳尼姑非常戀戀不舍,于是書生發誓高中后必定回來迎娶她。
過了一段時日,陳尼姑聽說公子高中了,心中竊喜,耐心等著來迎娶她的好日子。誰知官船經過尼姑庵時并未有停留的意思,而是順流直下。陳尼姑一看就明白了,這公子要做陳世美呀!于是雇了條小船追趕而去。
那負心的公子看到追趕的陳尼姑,心中一下就荒了神,怕小船趕上來,就命令官船全速前進。可憐小船載著陳尼姑一路也沒趕上大船。
回到尼姑庵后陳尼姑臥床多日,大病一場,最后撒手人寰。可憐的癡情女呀,為這種陳世美沒必要殉情啊!
記得小時候,夏天天一黑就忙著吃飯,飯后拿起草杉子撒丫子就往外跑,誰都攔不住。
村子中央有條呈8形狀的大溝,我們俗稱它為“大汪”。村里人男女老少都愛來汪崖上納涼,三五成群結隊坐在一起,手拿著蒲扇邊說邊搖。有些小孩光著屁股一頭扎進水里游泳,相互嬉戲大水仗。
兒時各方面條件都差,每到夏天夜晚乘涼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我們的村東頭老叔家的門前,過去房子門前屋后都很大就像現在的小廣場。
每到晚飯后,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自帶小板凳坐在老叔家門前來聽老叔給我們大家講故事,故事有《水滸傳》、《三國演義》
、《紅樓夢》、《聊齋志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猴子撈月》、《嫦娥奔月》、《二小放牛娃》、《小兵張嘎》等等太多好聽的故事,至今都記憶猶新。
我69年的剛剛退休,好多年前就和伙計們說,等退休了周邊縣城找個風景好的地方,租個農家小院,天天拉一拉二胡畫畫寫字想著都美!可惜根本就出不了門,孩子剛剛參加工作天天加班忙需要給家里做飯,老人年紀大了也需要侍候,我天天圍著鍋臺轉兩頭跑,比上班還忙!這也是我應盡的責任,有時候真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辦法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盲人二胡獨自走南闖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盲人二胡獨自走南闖北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游子呤二胡獨奏,游子吟二胡獨奏
下一篇
農村鋼琴二胡獨奏,農村二胡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