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版白馬伴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版白馬伴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外觀,外表光滑干凈,造型自然順眼,琴桿直,琴桶看不到膠縫,托底不松動,琴軸顏色一致,伸出的長短一致(也有人認為,上面的軸應伸的長一點)。
二:聲音,音量大,輕輕拉弓就能聽到二胡音音量大。音高高,左手按在弦的中下部,(第四,五把位),拉弓時如果聲音依然清晰,則音高高。音色美,簡單拉一個自己拿手的小曲子,自己聽著順耳就可以(這個各有所好)。音準準,按住一點反復推拉,聲音一致。
三、價格,價格取決于二胡所用材質和琴皮,給你一個參考吧,白木上漆二胡 120元 紅檀二胡 350元 黑檀二胡 600元 二號檀(紫檀)1200元 血檀。
選購二胡還是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選購二胡。當然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選購一下演奏級的二胡,這樣在以后升級的時候就不需要換琴了
琴皮,最好是青壯年的蟒蛇皮,還要是脊背或者尾部的皮,這里的皮纖維彈性好,鱗片均勻,色澤艷麗,厚度是否均勻。新的二胡蒙皮一定不能太松,蒙皮太松的二胡,剛剛開始的時候聲音會非常好,但是時間一長,就會走下坡路,這樣的二胡不可買,用不了多少時間就需要重新蒙皮。
琴弦,二胡的琴弦有金屬弦和絲弦兩種。金屬弦發音響亮、音色美、音質純且不易斷弦和走音,現在普遍選用金屬弦。
琴弓,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的因素,弓桿的粗細,輕重,各有各的長處,用料有老紅木,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毛的話主要以白馬的尾毛為主,白馬尾毛比較細軟。
學鋼琴比較好
鋼琴:高雅紳士的氣質,作為樂器之王,鋼琴可以說是非常熱門的一種樂器了。很多明星都會送孩子去學習鋼琴,男孩子學習鋼琴,能夠養成紳士般優雅溫潤的性格,而且在彈琴的時候,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提高,手指靈活,大腦也愈來愈發達,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智力提升。而且,在學習彈琴的時候,孩子的記憶力和集中力也會提高哦!
漢人的胡化,古已有之。廣義的說,從漢語文化圈移民到歐美,后代變成“香蕉人”,也是一種胡化;狹義的說,胡僅指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這種胡化也是歷史悠久。胡化,也有深淺之別,像唐朝武惠妃試穿胡服,楊貴妃跳一支胡人舞蹈,這些很淺,甚至都算不得胡化;深度的胡化,除了語言、生活習慣、服飾的胡化,還伴之以民族心理認同的變化。我以清朝的例子說一說。
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組織,從一開始就是多民族的。《八旗通志》記載,在創業時期的400個牛錄中,就有漢人牛錄16個,有滿洲蒙古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308個滿洲蒙古牛錄中,也有編入了少量的漢人。
隨著后金、清朝的不斷壯大,旗下的漢人也逐漸增多。從崇禎二年到崇禎十一年(1629~1638,天聰三~崇德三),十年中四次破關而入,擄掠漢人約二三十萬。入關后,畿輔一帶被迫投充旗下的漢民大約5萬人。這些淪為奴仆的人,絕大多數被編入了滿洲旗下。
《廣陽雜記》中記載:“滿洲擄去漢人子女年幼者,習滿語純熟,與真女直(指滿洲人)無別?!?被擄漢人女子,無論為奴為妾,衣服穿戴均改滿洲式樣。這些漢人子女,自幼在滿洲人家庭內生活,最易被同化。何況當時滿洲人正處盛朝時代,依仿滿俗是一種時尚。他們在講滿語、著旗裝的同時,生活起居無不率同滿俗,男子剃發,女子天足,放棄漢姓,改稱滿名。
滿洲旗下一部分漢人,原來是遼東地方的平民,因為在關外時期曾與滿人一同戍守邊臺,被稱作“臺尼堪“。入關后,他們的子孫仍與滿洲人同編一佐領,享受同等的待遇。隨之,陸陸續續的將漢姓隱去,改用滿姓滿名。取“臺尼堪”中的“臺”字的諧音,改姓“臺”或者相近的“唐”、“談”。化到這種地步,說明在心理上認同滿人,而不是漢人。
乾隆五年曾經有過一個諭令,特準蒙古、高麗、尼堪(漢人)、臺尼堪、撫順尼堪等在清朝興起初期加入八旗的族群,附于滿洲姓氏之后。這些人與滿洲人長期共處,感情深厚,生活習俗和精神面貌,甚至心理狀態都已經滿化。所以清政府放心的批準他們載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法國傳教士白晉稱八旗中的漢人為“韃靼化的漢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版白馬伴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版白馬伴奏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