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光明行二胡阿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光明行二胡阿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劉天華不知道二泉映月這個曲子。劉天華出生于1895年,是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他曾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于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等。二泉映月是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代表作,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風靡全國。所以劉天華在世時還沒有二泉映月這首樂曲。
二胡名家及代表作品有:
1、 劉天華 《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良宵》、《閑居吟》、《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2、 華彥鈞(阿炳) 《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
3、 孫文明 《流波曲》
4、 黃海懷 《賽馬》、《江河水》
劉天華 二胡曲《月夜》《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劉北茂 二胡獨奏曲《漢江南》《前進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緬懷》《流芳曲》《迎朝暉》阿炳 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梁云江 二胡曲《木蘭隨想》 劉文金 二胡與鋼琴《豫北敘事曲》《三門峽暢想曲》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
1.表達了阿炳與命運的抗爭,熱愛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用琴聲傾訴出阿炳的心聲,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語句優美,句式整齊,生動的展現了這首樂曲的豐富內涵和藝術魅力。
3.省略號省略了阿炳的琴聲所要表達的豐富內涵,他的想法和向往,含蓄的表達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令人回味無窮。
就像流行音樂只能流行一段時間一樣,任何音樂形式也只有一段時間紅火,包括交響樂、協奏曲這類高大上的音樂,每一種音樂形式的盛衰都和消費人群息息相關,比如說歐洲交響樂等高大上的音樂,實際上迎合宗教的需求,所以顯得很神圣,而普通人并沒多少喜歡交響樂的。二胡在以前始終作為一個街頭音樂出現,并沒有現在那么高大上,只是某些時代為宣傳需要,它的身份一下子顯得高大上,其實在眾多依靠“三大件”討生活的“阿炳”眼里,它的身份并不比擺在前面的討錢碗和墊在屁股下的打狗根更高貴!包括它拉出來的曲子,而現在沒有那么多“阿炳”,自然也不會有那么多曲子!
我是個二胡業余愛好者,以自我娛樂為主題,至于二胡的基本理論為什么獨奏曲是以前創作的,我還真的沒有研究探討。不過個人的心得體驗結論為:二胡也是屬于一古典樂器,往往帶有追憶過去的往事來適應今天的生活,回憶過去的一切,向往今天與未來的美好,活在快樂的當下。生活總是或悲或喜,或苦或樂,都由樂曲的聲音來表達,心緒極佳,會拉上歡快的曲譜,情緒低落,也會拉上或悲或哀的曲調來發瀉,生活總是難盡人意,二胡隨著情緒技藝發出不同的感慨。至于其它,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二胡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結晶,它深奧難學,卻是大家族子弟必修的一門課程,所以說以前的二胡曲子很多,現代社會各種洋音樂工具孕育而生,人們過度追求物質和名利的雙收,作為傳統的音樂工具二胡,被許多人遺忘在歲月的角落,因為它苦澀難懂,難學,所以被大多數人拋棄在歷史的長河里,二胡的曲目就越來越少了,不快民間二胡音樂高手還很多,上歲數的人占據大多數,這就是二胡曲目少的最大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光明行二胡阿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光明行二胡阿炳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