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古箏繡金匾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古箏繡金匾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周延甲
這位祖籍山西的古箏大師從小就癡迷于民間的小調藝術,從小就會二胡,可以說天賦異稟。
他先后發表論文《榆林古箏考查報告》(合作)、《繼承和發揚秦箏流派演奏藝術傳統》(獲陜西省藝術科學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秦箏歸秦,貴在實踐》等十多篇,并主編《秦箏》雜志。創作并演奏合帶《姜女淚》《繡金匾》《凄涼曲》《秦桑曲》(此曲獲中央電視臺《山城杯》作品一等獎)等箏曲,赴香港演出《秦鄉行》、《中港臺箏樂大師演奏會》、《秦聲粵調音樂會》、《秦土情箏樂演奏會》,赴韓國、新加坡演奏陜西流派箏樂。
編者按:袁莎是我國著名的古箏表演藝術家,作者在文中為我們介紹了她勵志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袁莎,天臺人的驕傲》吧!
一說到天臺的景點,我們就不能忘記國清寺、天臺山;而一說到天臺的名人,我們就不能忘了袁莎。聽到這里,你大概會有個疑問:袁莎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讓別人提到天臺人時都不能忘記她?既然你這么想知道,那么我就給你介紹介紹。
袁莎從小時候起就是個音樂方面的天才。她父親給她聽了一首曲子,她竟能無師自通,流利地彈著這首曲子。后來,她父母為了培養她。通過關系讓她獨自一人做擁擠的大貨車經過長達十二小時的路程到上海學音樂,小袁莎不習慣坐車,每次回來時臉色都是慘白慘白的。她母親心疼她,勸他不要去了,可她沒有放棄,依舊每個雙休日都去上海學音樂。后來,她通過自身努力和對音樂的那股熱愛之情,成為了一名音樂系的一位專教研究生的教授。怎么樣,厲害吧?
其實她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跟她幾年前的一件事有密切的關系。記得那一個晚上,她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坐著黃包車回宿舍,突然,她喊道:“停下,快停下!”踩黃包車的老大爺問道:“停下干嘛?”袁莎說:”接下來是上坡路,我怕您蹬得累了,幫您推一下車?!崩洗鬆斦痼@了,他沒想到一個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子,竟然會幫他推車!那一刻,眼淚濕潤了他的臉龐。
可以說,是她的這種勤奮、努力、熱愛音樂、心地善良以及她的天資聰慧造就了她的這種成就。而這社會上的許多人條件很好卻不好好學習,我覺得他們十分可惡。因為他們不僅耗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父母的心血。這種人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袁莎,你是咱們天臺人引以為豪的驕傲!袁莎,我們不會忘記你!
我挺喜歡的,二胡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弓弦樂器之一,它的音色或含蓄委婉,或高亢激昂,它的音域寬廣,極富張力,既能表現低回婉轉、如泣如訴的細膩獨白,也能表現行云流水、策馬奔騰的華彩樂章。
感謝邀請!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來了一位音樂老師,他姓周,一到晚上,他的宿舍就傳來優美的板胡聲音。那時候正是冬天,巴里坤的冬天真是夠冷的,最低溫度有超過零下42度的時候。但不管天多冷,一聽到他的板胡聲,我就情不自禁的跑到他的窗下聽(那時候也不敢進他的宿舍),一直到他拉完最后一首曲子,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周老師來到學校后,開始組建學校文藝隊,我就積極報名,因為有愛好音樂的基因吧,很順利的進入了學校文藝隊。我有幸分得了一把二胡,那高興勁就像得了元寶一樣。(這些樂器是學校為組建文藝隊專門購買的,和我原來見過的哥哥們用罐頭盒做的二胡真是天壤之別)。我的業余時間幾乎都被二胡占領了,甚至上課都不能集中精力,滿腦子都是二胡。雖然拉著二胡,但老師的板胡聲讓我難以忘懷,總想去摸摸。終于有機會了,有一天趁老師不在,我就拿起了他的板胡,還弄壞了琴弦,老師沒有兇我,安慰我說這根弦早就想換了。得到了老師的允許,一有空我就跟老師學習板胡。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全縣中學生匯演時,我的板胡獨奏《繡金匾》被定為比賽節目,并且獲得了獎項。
那時候我自己的夢想就是到縣文工隊工作(目標定的太狹小)。
高中畢業后,縣文工隊開始招人,上百人參加考試,我順利過關,如愿以償了。
多年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離開了文工隊。雖然干著別的工作,但二胡、板胡一直跟隨者我,再沒有離開過我,時不時都要摸摸它。
退休以后,是今日頭條給了我展示的平臺,把我的愛好一一都展示給大家,并且得到了很多老師朋友的肯定,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感到了人生的快樂。
今后,二胡就像我的人生伴侶一樣,越發離不開它了!
感謝您對“老陳玩音樂”的支持和觀賞,祝大家天天開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古箏繡金匾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古箏繡金匾二胡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二胡楚辭老師簡歷,楚誦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