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的音符有長有短,最長的可達四拍,短的一拍中可有8個音符。正是這長短不等、錯落有致的音符排列,才構成了樂曲節奏的多樣性、豐富性。
慢長弓,是二胡弓法中最基礎的技巧,弓法中的許多技巧,都是這一基礎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弓法的訓練,都必須從慢長弓做起。
慢長弓的難點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多數人脫口而出的,恐怕就是時值較長的音符演奏。
時值較長的音符,也就是俗語通常所說的長音。長音的演奏,由于音符時值較長,這對于演奏者的控弓能力的確是個考驗,也是一個人弓法功夫到不到家的標志性標準。
長音的演奏,體現的是一個人運弓的綜合能力,它涉及到弓段分配、運弓的速度把握、力度的控制及與左手的配合等各個方面的技能。因此,說它是二胡弓法基礎的基礎實不為過。
長音演奏的基本要求是:推拉弓要一次性完成,也就是推弓要一推到底,拉弓要一拉到位,中途不能改變;弓速要勻,在規定的時值內,運弓速度要均勻,不能時快時慢;力度要始終保持一致,不能時大時小,不可造成強弱對比上的人為改變;規定的時值內,音量和音質要保持一致性。
拉長音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一、中間換弓,或推弓改拉弓,或是拉弓改推弓,未做到一弓到底。這一現象較為普遍,原因是弓段分配的不合理。一些朋友在拉長音時,由于弓段分配未留有余地,導致一弓無法無法完成規定內的節拍數,中途不得不換弓。中途換弓,會使長音的音質音色都發生了改變,這是長音演奏所不允許的。
為什么長音演奏要在一弓內完成,中途不能換弓呢?這是因為,中途換弓,改變了長音的性質,就等于是同音符的再現音符,長音符的節拍被人為的改變了。例如5音后有三條橫線,表示這個5音是4拍,要用一弓完成才是。中途變弓的話,變弓處就等于又加了一個5,這就不是4拍了,而被誤聽為一拍或兩拍,這就使樂曲的原意被曲解了。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以《洪湖人民的心愿》這首曲子中的典型樂句為例:
在這個樂句中,4這個音符便屬于長音符,它共有4拍。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許多演奏者都不是用一弓來完成這一長音演奏的,而是用拉弓完成第一個4的二拍之后,又改用推弓來完成4的另外二拍。
為什么要采取這種變弓演法,秘密都在第二個4這個音符上。仔細看一下,第二個4前面有一個倚音3,這說明,此樂句在形式上看,似乎這個4是4拍的長音,但從本質上講它卻不是長音,因為第二個4前有倚音了,這就不屬于第一個4的延長音了,而是一個新的4音符,所以才改用變弓的演奏方法了。這一樂句,也有人用一弓來演奏的,但這只是演奏習慣的不同罷了。
二、弓速與力度的改變。這也是拉不好長音的重要原因。
長音符的演奏,最基本的要求是時值內聲音的一致性,這個一致性,實踐中的把握是很難的,總會有細微的差別。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出在運弓的速度與力度的把握上。
運弓之所以強調“勻”,主要強調的就是速度和力度上的均勻。速度上的忽快忽慢,弓毛與琴弦磨擦力的時大時小,都是拉不好長音的主要病因,特別是弓根與弓尖這兩處,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薄弱之處。
拉不好二胡的長音,除了運弓因素外,也與左手的因素有關。左手的因素,主要體現在揉弦上。揉弦的力度和頻率上的變化,對提高長音質量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先慢后快、遲揉方法的運用等等,這里,就不再作詳細講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