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河南二胡專業品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河南二胡專業品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是朱超倫:
朱超倫國家一作曲,豫劇評論家。1953年以來先后在河南省歌劇團、河南豫劇院繼續演藝工作,曾對豫劇的二胡伴奏技法,進行了有益的改革嘗試。。
1956年榮獲河南省首屆戲曲觀雎演出大會音樂個人三等獎。
1963年始任音樂設計,曾為50余部劇目作曲。其中《朝陽溝內傳》《嵩山紅霞》《愛情的審判》《拾來的女婿》《歸來的情哥》《狀元紅傳奇》等劇目,分別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播放。并為電影《倔公公與犟媳婦》《抬花轎》《文帝殺舅》,電視連續劇《狀元紅傳奇》《水為媒》,廣播劇《搶財神》《生日的淚水》編曲。
1984年參加全國首次戲曲廣播劇比賽,憑借《搶財神》獲唱腔音樂優秀獎;同年參加武漢軍區文藝調演,憑借豫劇清唱《孩兒他爹打部隊來了倍》獲創作獎。
1985年在河南省第一屆戲曲大獎賽中憑借豫劇《拾來的女婿》獲音樂設計獎。
三門峽市位于黃河南岸、河南省的西部,下轄兩市一區三縣,為豫、陜、晉三省交界處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一座曾經引起成千上萬人迷狂歡呼的水庫。在六十年代初,國家正處于困難時期,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而勞動者也同樣地投入了火熱的激情去建設三門峽。作曲家劉文金就是在六十年代初依據三門峽建設的場景,特別是那時人們火熱的勞動場面,激發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并且融入了西洋音樂中的曲式結構而創作了二胡獨奏曲《三門峽暢想曲》。
作品以20世紀60年代興修“三門峽水電站”工程為背景,描繪了三門峽水庫建設者們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和豪爽的精神面貌及勞動者的樂觀情緒,充滿了磅礴的氣勢和火熱的情感。充分發揮了二胡的性能,拓寬了技法運用,寫作手法突破創新。各樂段結尾精巧地運用同主音調式的呼應,旋律自然流暢地在F、G、C、D 四個宮體系中展開。其中 F、G宮的轉調為遠關系轉調。曲式結構為回旋曲式同復三部曲式相結合的自由混合曲式結構,也被分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帶再現的四部曲式,突破了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的常規寫作。
中原文化藝術學院始建于2010年,河南重點建設藝術院校位于鄭州新區中牟產業園區內,現占地面積980畝。學院將以文學、工學、管理學三個學科門類為支撐,設置文化藝術管理學院、人文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戲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廣播影視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動畫藝術學院、文化傳播技術學院、藝術職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3個學院,在校生規模將達1萬人。
河南曲劇演出時樂隊不使用梆子。曲劇是在河南曲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邊踩高蹺邊唱曲子,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高臺曲。
它的伴奏樂器,在剛搬上舞臺的時候,僅有手板、曲胡、三弦、軟弓京胡和笙。隨著發展和演出劇目的需要,不但增添了古箏、二胡、琵琶,而且采用了武場。曲劇演出劇目是逐步豐富起來的。
琵琶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是我國民族器樂中最燦爛的一顆明珠,也是唐代時期演奏藝術發展中的一個最具有改革創新的一種彈撥樂器,以其優美的音色及豐富的演奏技巧始終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所推崇。它是一種從西域傳到中國的彈撥樂器。歷史上的所謂琵琶,并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多種彈撥樂器,形狀類似,大小有別,像現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說是琵琶類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后彈。手法
琵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琵琶音域廣闊、演奏技巧為民族器樂之首,表現力更是民樂中最為豐富的樂器。琵琶的發音特點是: 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琵琶行》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夸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在歷代琵琶演奏家,作曲家的不斷實踐與改革中,音色鏗鏘美妙,富有金石之聲。演奏指法豐富繁多,表現力極強,積累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樂曲,反映著各個時代的生活風貌,它是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樂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河南二胡專業品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河南二胡專業品牌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