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即將應征入伍當兵前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日子,每天都是樂呵呵的無限開心。高光時刻,絕對就是到區武裝部領取軍裝和被服。
在幾乎“堆積如山”的軍裝和被服里,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非常不起眼的“針線包”。開始我并沒有特別重視它,只是把它放在一旁,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忙不迭地試穿軍裝了。
等到把所有的軍裝、內衣、棉被、軍挎等等整理歸類好之后,才想起那個不起眼的針線包。
小小針線包,小得只有一個巴掌大,看上去是用廢舊的軍用雨衣布剪裁縫制的,非常簡陋。針線包里,有五六個長短不一的銀針,估計長針用來縫被子,短針用來縫扣子和領章;針線包里還有幾捆線,白色的棉線,綠色和紅色的縫紉機線;還有一個頂針,沒有剪刀,連扣子什么的都沒有。真的非常簡陋。
據說,針線包是所有中外軍隊軍人軍需品中必須具備的,就連德國這樣當年軍用裝備非常先進的國家,個人軍用品中針線包也是發放到個人。我們人民軍隊的針線包是一個傳統,從紅軍時期就出現了。如今已經成為部隊個人軍需品中的一類。
到了部隊,小小針線包,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兵第一天,把鮮紅的領章縫制在領子上,需要針線包;襯衣扣子掉了,需要針線包;襪子破了,需要針線包;洗了被單后,需要針線包……針線包成了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朋友”和幫手。
在部隊幾年,幾乎所有的軍人都學會了縫紉,學會了簡單的針線活,只是有些人活兒好活兒細,有些人活兒粗。可以說,針線活是軍人必須掌握的功夫,你如果不會,沒有人會幫助你,你將無法正常生活。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小小的針線包。
現如今,聽說部隊的針線包也是“鳥槍換炮了”,只是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