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曲藝表演二胡獨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曲藝表演二胡獨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豫劇和曲劇都是河南的地方性劇種,但是也有著很大的區別,豫劇起源于河南開封,而曲劇起源于河南汝州,豫劇和曲劇總結下來主要存在三個區別:
其一,豫劇和曲劇在唱腔上存在很大區別,曲劇常常以悲壯凄涼,輕柔婉轉為主,悲劇居多,比如說我們常見的《陳三兩爬堂》、《劉全哭妻》等。而豫劇不同,豫劇唱腔多變,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之分,既有《打金枝》《劉墉下南京》的高亢有力,又有《清風亭》《程嬰救孤》的悲壯凄涼。
其二,豫劇和曲劇在演奏樂器上也有很大差別。最主要的是豫劇的演奏樂器主要以板胡為主,而曲劇演奏樂器主要采用的是曲胡,這兩個樂器的區別非常之大,如果你還是區別不開,建議你聽下張付忠的曲胡演奏《大起板》聽上兩遍,你一定可以把曲劇和豫劇給區別開來。當然除了這兩種樂器之外,其他的樂器的差別不太大,都有二胡,古箏,笙,司鼓,電子琴等。
其三,豫劇和曲劇的影響程度不同。豫劇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也是第一大地方劇種,而曲劇的影響程度是很有限的,大多在河南南陽,平頂山,洛陽一帶聽眾較多。
豫劇在聲腔上屬梆子腔系.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暢.節奏鮮明.
曲劇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受到其他劇種的交叉影響發展而成的.
豫劇和曲劇最大的區別就是劇種不同、唱腔不同。
之所以劇種不同就是一個是豫劇,一個是曲劇。豫劇是板腔體。曲劇是曲牌體。
之所以唱腔不同就是: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
曲劇來源于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并大多采用本嗓來演唱,傳播速度極快,唱腔質樸、自然、婉轉、柔美,悠揚纏綿,抒情性強,生活氣息濃郁。
二胡稱“奚琴”,又名“南胡”、“嗡子”,源于唐朝時北方少數民族。歷經宋元明清的發展演變,與中原音樂不斷融合。近代才改稱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
嗩吶,公元3世紀,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到了明代書籍中才有記載,在曲藝中多有應用,廣東地區叫嘀嗒,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行列。
二胡來自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
“二胡”應該是“二弦胡琴”的簡稱,除了“二胡”之外,還有“四胡”,就是四弦胡琴:
“胡琴”的意思就是“其它民族的樂器”,“胡”是指其它民族(非漢族),“琴”是指樂器。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
“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可見胡琴出自少數民族
二胡具體是出自哪個少數民族呢?
二胡以前叫“奚琴”,是奚族的樂器。奚族是鮮卑宇文(Uwan)部的一支,和契丹同源,契丹也是出自鮮卑宇文部。這兩個民族和匈奴、蒙古都有很近的親緣關系。(蒙古族的馬頭琴也是兩根弦)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曲藝表演二胡獨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曲藝表演二胡獨奏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