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歲末打卡二胡獨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歲末打卡二胡獨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泉映月的故事: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熏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復、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并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
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后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后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
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末。
南京解放前夕,有一天,音樂學家楊蔭瀏的好友——音樂教育家儲師竹教授在上課之前突然被他一位正在作課前練習的學生黎松壽拉的一段音樂吸引住了:“停一下,停一下,這是什么曲子?”不知所措的黎松壽趕忙回答:“這是我們無錫民間藝人瞎子阿炳街頭賣藝時,邊走邊拉的曲子。”隨即,黎松壽簡要地把阿炳的悲慘身世和坎坷經歷講述了一遍,并告訴他目前阿炳的境況:已長期咯血,病臥在床,僅靠賣些偏方草藥和夫人及其前夫的幾個孩子的接濟勉強為生。
當楊蔭瀏先生從儲師竹先生處得知此情況后,二人立即商定:一、阿炳音樂一旦失傳,將抱憾終生。要設法盡快把他的音樂全部記錄整理下來,再耽誤就恐怕來不及了。二、記譜再準確、再高明,也不可能把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完全記下來。必須盡一切努力,把他的演奏錄下來。
幾天后,南京和無錫同時解放。但阿炳已病入膏肓。
1950年秋天,已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的楊蔭瀏先生帶著鋼絲式錄音機在無錫采訪了阿炳,五十七歲的阿炳已經輟琴兩年多了。拿到借來的二胡、琵琶之后,阿炳僅僅恢復了三天就投入了錄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歲末打卡二胡獨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歲末打卡二胡獨奏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