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經典二胡創作背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經典二胡創作背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渭水秋歌的創作背景是2000年的春天,王相見想創作一首略帶傷感充滿激情的笛子獨奏曲,因為在這之前,用陜西音樂風格創作的比較傷感情緒的笛子獨奏曲還不算多。經過兩個多月的思考,5月份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創作完成定稿《渭水秋歌》
《步步生蓮》歌曲介紹
李福華老師和新海派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畫家陳家泠老先生在一次雅集上,陳家泠專為李福華書寫了“步步生蓮”的書法作品。根據作品含義并在陳家泠提議下,李福華創作了這首《步步生蓮》二胡曲。相傳,佛祖出生時,步行七步,步步生蓮。即生成佛。樂曲委婉清麗,猶如點點雨滴,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如今這首曲子傳遍大江南北,聽者無不隨喜贊嘆,成為一首新的二胡名曲。
李福華老師:中央民族樂團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文化部藝術人才庫專家評委,全國職業院校藝術技能評委以及各類電視、網絡藝術比賽音樂評委。
良宵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二胡曲。劉天華作于1927年,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首二胡曲。樂曲表達作者怡然自得,輕松愉快的心情。當時,國樂改進社剛成立。1927年除夕,劉天華的幾個學生到他家過年,那晚他心情特別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歡樂氣氛的感染,即興拉弦作曲,一氣呵成。
全曲音樂形象單一,嫻靜,表達了作者怡然自得,輕松愉快的心情。這也是劉天華作品中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簡單易學。 此曲在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二胡名曲《賽馬》是黃海懷先生根據內蒙民歌《紅旗歌》改編而成的。樂曲表現了在蒙古族人民傳統的賽馬盛會上,那緊張激烈的場面。該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的惟妙惟肖。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 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音,描繪了蒙古族牧民歡慶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二胡曲《賽馬》的創作背景
二胡曲《賽馬》由20世紀二胡名家黃海懷于1959年創作,1960年定稿。1962年3月湖北藝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前身)組團赴廣州參加首屆“羊城花會”,黃海懷的二胡獨奏《賽馬》轟動羊城。1963年5月,黃海懷與其學生吳素華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黃海懷獲三等獎并獲優秀新作品演奏獎,其創作的《賽馬》、移植的《江河水》風靡全國。這期間《賽馬》由黃海懷演奏灌制密紋唱片,《江河水》由其學生吳素華演奏灌制唱片。1964年,《賽馬》、《江河水》收錄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新作品選集》。1967年2月,黃海懷因文革迫害去世,享年32歲。
【謝謝悟空大師兄相邀】!
″三更笛子四更簫,一把二胡學到老″。對于會拉二胡的人來說,大多數對這兩句話應該深有體會。二胡的【難學】【學二胡難】最大的難度不是二胡定調【調弦】【把位】【換把位】,真正難的就是對二胡曲的內涵的把控。對二胡曲的掌握關鍵在于對曲子的理解,同一首二胡曲由不同的人演奏,對于聽眾來說感覺是不一樣的,即或是同一級別的二胡演奏者,演奏同一曲子都會有很大差異,【這】就是各人對曲子的理解感悟所至。
本人也會拉一點二胡。特別喜歡拉劉天華大師的二胡曲《空山鳥語》,每當自己拉或是如閔惠芬老師拉的《空山鳥語》,腦海中都會浮現山澗中小鳥飛翔,啾啾鳥嗚,這應該就是對【琴音】的感悟,【音樂】或者【曲調】只能意會,無法言傳,這或許就是音樂的神秘和高雅的所在吧。
要想拉好二胡,必須對二胡曲子作認真分析感悟,學二胡沒有?徑可循,只有【悟】字為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經典二胡創作背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經典二胡創作背景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