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春江花月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春江花月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胡拉什么歌曲最好聽,這要看你拉二胡的功夫如何,如果二胡六種調,每種調都能拉到三四把弦而得心應手,最好揉弦,跳弓,慢弓都能行,你把所以歌曲都拿來,想拉啥啥都好聽,不過有一點你要注意,二胡也有不行的時候,就是歌曲的原調,有時超過二胡最低音,你又不想變調,只能低音高拉,這就是最不理想之處,試試吧,祝你成功。
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有點兒憂傷,可能是我聽二胡演奏家閔惠芬老師的的二胡曲感動著自己的原故。又有“瞎子阿柄”(華彥鈞)的“二泉映月”的印象太深,聽著聽著會感傷,總覺得二胡可能帶給我們的就是悲哀。
我是通過聽上海音樂院的閔惠芬老師拉的二胡曲,多數都略顯不亢奮狀態,曾經我也學過二胡,不過都是初始階段的練習方法,彈奏的曲目是“文革時期的紅歌”,其實并不設計曲風曲目。
只是比較適合悲情一些的感覺,樂器演奏和伴奏完全不同,如果是演奏那就選“二泉映月”類似的曲目,還有激奮一些的“賽馬”和“萬馬奔騰”等,如果是伴奏或合奏什么曲目都很好。
(圖片來源網易云~“長相思”演奏者:黃江琴、付娜)
前段時間我總聽“長相思”,是古箏演奏和二胡演奏的對話感覺,雖然是用樂器的表達,更像是二個人在交談,循環了無數遍,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必須看心情,高興時就拉快節奏的,情緒低時就拉慢節奏的,用它表達心境恰到好處即可。
首先更正一下,由于二胡無法拉出歌曲的歌詞,即便是同一首歌曲用二胡演奏出來后,就變成了沒有歌詞的“樂曲”,而不再是“歌”!
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三個方面:
1.二胡本身的音質就比較好聽。
2.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
3.演奏的樂曲本身就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
三者缺一不可!
先說說二胡本身的音質。
假如二胡本身的音質很差,即便演奏水平再好,選取樂曲再好聽,演奏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聽。
說說二胡的演奏水平。
只有當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能表達出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才有可能會好聽。
那些曲子好聽要看你喜歡深沉悲涼,還是歡快的。
深沉悲涼的代表作有 二泉映月 江河水 蘇武牧羊 為代表的作品。歡快的那就太多了賽馬 北京有個金太陽 等等
沒有二胡演奏家馬曉輝出生日期資料。
馬曉輝,知名二胡表演藝術家、跨界藝術領軍人物、國家一級演員,曾在電影《臥虎藏龍》中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二胡與大提琴”主題音樂二重奏。
適逢百年盛事,馬曉輝全新音樂藝術寫真專輯《暢響百年——馬曉輝二胡藝術專輯》隆重面世。該專輯含有《萬馬奔騰》《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15首中外多種風格二胡音樂作品,還可同時欣賞到她的大量寫真照以及從未公開過的歷史照片。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五個字構成了一幅至純至美的畫卷,將五種景致進行了內在的有機組合。既有明月隨著奔騰潮水噴薄而出的宏偉氣勢, 也有月照春江、波光閃爍、江流宛轉、花草遍生、“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的神話般美妙境界,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明朗、空靈與澄凈。
詩中的江,時而江潮連海,時而波光滟滟;詩中的月既有表現時間的推移的“月生、月懸、月斜、月落“,又有表現了感情的變換的明月、孤月、藏月、落月。全詩以夜為背景,描繪出春月照映下的春江花月圖,營造出一個純凈、澄澈、迷離、恍惚而又空闊的絕美氛圍。
樂曲的”引子”以一段舒緩漸急促的琵琶聲拉開帷幕。隨后,簫和古箏又以悠長明快的節奏展現出夕陽在水面上潑灑出閃爍的金光,江波從天邊粼粼地直卷到岸邊,天光水影,都融合在了霞光中。
漸漸地,遠處又響起了大鼓的滾奏聲,好似將夕陽的最后一縷余輝一抹而去。緊接著,一段由琵琶領奏的清麗委婉的旋律悄然而出,仿佛是如水的月光瀉在近處的江面上,逗起了一縷縷明漪,和著水聲飄蕩在這無際的靜夜中。
突然間,二胡齊奏加入了這靜中有動的音樂畫面,低沉渾厚的旋律,重又掀開一幅動人的場景畫。畫船上的游人笑語盈盈,舉杯對飲,共贊春江月夜。
樂曲的尾聲以琵琶、大胡為主,奏出一段平緩、悠揚的曲調,再現了樂曲開始時的音樂特征,自然地結束了全曲,使人久久地沉浸的清美的意境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春江花月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春江花月夜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