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賽馬二胡09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賽馬二胡09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首樂曲是根據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音樂創(chuàng)作而成。樂曲將蒙古風格的音階和節(jié)奏同漢族音樂中常用的裝飾音巧妙地結合使用,使樂曲即有歡快奔騰的場景,又有抒情般地歌唱景象。同時,撥奏和連奏的技巧運用,使樂曲顯得更加生動活潑。具有“二胡歌手”稱號的朱昌耀運用自己扎實的深感技巧將這首樂曲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 膾炙人口的二胡曲《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59年創(chuàng)作的,1964年,與《江河水》一同被灌制成唱片,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樂曲表現(xiàn)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賽馬》的旋律簡單,主題是蒙古族民歌《紅旗歌》。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chuàng)作靈感,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jié)的民歌,升華為一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
黃海懷
《賽馬》是黃海懷創(chuàng)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1]
二胡賽馬作曲家是黃海懷(1935-1967)。
江西萍鄉(xiāng)人。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1949年--1952年在萍鄉(xiāng)三中(鰲洲中學)讀初中,他的二胡作品在發(fā)展傳統(tǒng)演奏技巧的同時,敢于大膽借鑒西洋音樂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陳出新。
其代表作品為二胡曲《賽馬》,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
黃懷海
膾炙人口的二胡曲《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64年創(chuàng)作的。樂曲表現(xiàn)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賽馬》的旋律簡單,主題是蒙古族民歌《紅旗歌》。
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chuàng)作靈感,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jié)的民歌,升華為一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
二胡曲《賽馬》就是描寫賽馬時駿馬奔馳,賽馬手興高采烈一爭高低的情景。 《賽馬》 黃海懷創(chuàng)作。樂曲分為兩部分,一是描寫眾馬奔騰、奮蹄疾馳的。先是奔放、熱烈地[引子],由附點長音與16分音符短音相協(xié),渲染了賽馬場面熱烈歡快的氣氛: 緊接著的旋律是以堅定的4分音符長音與上述緊促的節(jié)奏音型相對比,這兩個部分連起來,一氣呵成演奏,構成樂曲羽調式的第一主題: 二是表現(xiàn)賽馬場上賽手們心里歡唱性的第二主題。這四個樂句整齊而分明,仍采用羽調式,像是賽手們心里哼唱著歡樂的歌兒,愉快而緊張地進行著賽馬: 這個是很激烈、明快、激動的曲子,表達了很多馬兒在一起奔跑。 沒有什么特別的思想感覺,就是一種賽馬比賽。
想快速練好《賽馬》如果你一切二胡功夫都到,又想快速練好。我的經驗是,先背好曲譜吧,因為這首曲子標準演奏時間是二分十幾秒(是二胡演奏家宋飛的演奏時間,還有更快的不到二分鐘)這么快的曲子想看著曲譜拉,根本就來不及了。腦子就是一個條件反射,拉久了,只知道快速的一弓一弓,一氣呵成,毫不停頓。所以先背好曲譜,然后先慢后快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賽馬二胡09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賽馬二胡09年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下一篇
今別離二胡簡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