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上端的造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二胡上端的造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蘇州民樂一廠二胡的價格2500元左右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生產的二胡,聘請國內外著名二胡專家進行聲學品質鑒定,選材講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演奏時手感舒適,發音靈敏,音色圓潤,是專業演奏型二胡,也具有收藏價值。
演奏方法不同:馬頭琴的琴弓與弦是分離的;二胡的琴弓是夾在2弦之間的。
定音不同:馬頭琴的定音為正5度d1-g(粗弦在外,細弦在內),正4度d1-a,反4度a-d1;二胡定音通常為內弦d1, 外弦a1。
外形不同:馬頭琴的琴箱為盒狀;二胡的琴箱為筒狀。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
1、外形
馬頭琴與二胡都有較為細長的琴桿(占到琴全長的60%以上),二胡尤為細長。二者共鳴箱都較小。這是由于中國傳統造型和音樂審美取向造成的。中國的民族樂器結構,其構造的科學性從前不在樂器制造者范圍內。
樂器工匠們更多考慮的是樂器外觀的美觀,比如二胡,其瘦長的構造,就是一個標準中國人的典型體型的抽象。而馬頭琴雖然目前是梯形共鳴箱,可以看出,其前身潮爾,卻有著倒置梨型的音箱。或者說,有點像馬的顱骨的橫切面。也許馬頭琴那個動人的傳說也與此有關。
2、 弦索
弦是拉弦樂器的振動體,是聲音的來源。中國民族樂器的弦索從前多由多股蠶絲絞在一起,擰成一股,二胡的弦亦如此。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改良金屬琴弦基本上取代了蠶絲弦,極大地改良了二胡的高把位音質,拓寬了二胡的音域。然而,與世界上幾乎所有弦樂器都不同的是,傳統馬頭琴的琴弦是由極多根散馬尾構成,它們被梳成一束,并不交叉,而是平行地拉緊在琴上。
因此,馬頭琴的琴弦準確地說,不是兩根弦,而是兩束。這之后,雖然馬尾弦絲被尼龍絲(Φ=0.15 或0.18 mm)取代,然而其多弦絲組成一束弦的特征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樣的多弦絲特征幾乎成為了馬頭琴區別于世界其他任何樂器的一個特征,也成為了馬頭琴獨特音色的發聲基礎。
3、關于共鳴箱
馬頭琴與二胡一樣,都是蒙皮面樂器。只不過二胡一般蒙蟒皮,京胡是青蛇皮,總之是蛇皮。而馬頭琴有蟒皮面的,有牛皮面的,甚至有馬皮面的。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就在不遠的過去,馬頭琴的制造還很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另一個方面,充分說明了馬頭琴的主人草原牧民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創造性。這兩個方面都是少數民族樂器的共同特征。 4、 琴弓的問題
馬頭琴,作為中華民族樂器大家庭中的一員,與二胡琴弓系統的最大區別在于,胡琴的弓毛是夾在兩條弦中間,而馬頭琴的弓子完全在弦之外,是所謂“解放”的弓弦系統,與提琴弓形狀性能類似。弓子被解放出來有很多的好處,例如最簡單的,可以演奏雙音,這在胡琴傳統技法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馬頭琴的弓毛是有彈力的,所謂“硬弓”,而二胡的弓毛是較松的,所謂“軟”的。另外,弓子的解放和“硬弓”有利于右手各種技巧的發揮,較之于胡琴的弓弦系統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系統。當然,解放了的“硬弓”也有其不足的一面,體現在對弓子控制問題,包括弓的運行軌跡,角度和力度,要求都較高,而且容易造成右手前臂的緊張,影響演奏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上端的造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上端的造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